:::

提報內容

瀏覽數:66
葉片數:4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4
4
4
4
4

「鳴蟲特展」在成州

發表日期:2020-11-24
發表人:tutu

生物多樣性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戴玉珍/廣達游於藝資源提供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很困難
  • 實施期間:109.03~109.04
  • 參與人數:1300

目標:

1.認識與欣賞各式昆蟲,進而了解昆蟲
2.認識鳴蟲的發聲原理,學習與欣賞自然與人文之美 
3.能知道昆蟲會利用聲音來傳遞訊息。
4.尊重昆蟲的小生命體並進而愛護大自然的各種生命。
5.讓學生認識不同生存環境的生物並學習與其和平共存的方式。
6.從了解昆蟲中,慢慢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讓昆蟲永續生活的態度。
7.能發現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生活的創作啟迪,鳴蟲與文化多元的火花,讓生命更加精彩繽紛。

進行方式:

1.自然老師先培訓兩班高年級學生當小小導覽員。
2.讓高年級學生幫低年級學生做導覽解說。
3.利用不同的方式去認識昆蟲:聆聽導覽解說、實際觀察、用電腦查資料、查閱書籍資料等。
4.透過認識鳴蟲的發聲原理,鼓勵孩子用「耳朵」認識大地與環境,以「聲音」來發現多元生物世界。
5.設計各年段學習單,讓學生將所學記錄下來完成。

成果描述:

1.了解昆蟲能幫助植物傳播花粉、有些昆蟲是超厲害的溝通高手!
2.學習到如何辨別是否為昆蟲,除頭胸腹,還要有六隻腳。 
3.學生在導覽解說後能發現更多生物的奇特之處,活動後能延伸學習興趣,自行觀賞展覽品,亦能夠自主探索。
4.與學生們生活經驗結合,彼此分享曾經聽過的昆蟲聲,經過學習後也明瞭因為聲音頻率高低的緣故,因此有些昆蟲的叫聲是我們人類聽不見的。

實施心得:

1.經由直接觀察,因而認識竹節蟲、獨角仙.....等昆蟲一天的生活。
2.讓學生說明如何讓學生能夠永遠生存的方式,讓我們的後代也可以看到這些生物。高年級學生幾場解說後更能融會貫通;低年級學生透過大哥哥大姊姊有趣的解說對昆蟲有初步的了解。
3.在探索時,學生發現生物多樣性,並體現出愛護生物、尊重生命的態度。
4.從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昆蟲中,更加認識各類的昆蟲,並認識昆蟲的特性。

學習者心得:

1.住在鄉下時在特定時間常常可以聽到一些聲音,原來是昆蟲們的叫聲阿。
2.竹節蟲很難找出來,常常看不清楚是樹枝還是蟲。 
3.聽了大哥哥講解後,我才知道昆蟲的總數量是全世界最多的。
4.培訓時的準備好艱辛,深怕小弟弟小妹妹聽不懂我所解說的內容,所以在家裡我一直講給妹妹聽,還設計了有獎徵答遊戲,看到學弟妹踴躍的搶答,珍有成就感阿~~~
5. 我們一定要保護好環境,讓昆蟲可以永續生活,演奏一首又一首動人的樂曲喔。

補充:

廣達《游於藝》於2010年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合作,為了引領學童發現自然奧秘、啟發對自然的探索熱情,共同辦理「鳴蟲特展-蟲蟲大樂團」校園巡迴展,推廣自然科學教育。 在整個生物體系中,昆蟲是為數最多的動物,種類多達100多萬種;這個「小宇宙」中,有許多昆蟲會發出細微的聲音,這些聲音引起人類的注意,讓我們在生活上有不同的感受,使我們與自然的互動更為親近。
本展覽中所指的鳴蟲,特別指其「鳴聲」能以如歌如訴的聲音,引起人類好奇,進而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本展覽將自然生態連結音樂藝術作為展覽的重點,由聽覺藝術出發,以擬人化的「蟲蟲大樂團」呈現,希望孩子藉由認識鳴蟲的發聲原理,學習與欣賞自然與人文之美;並期望藉此展覽,鼓勵孩子用「耳朵」認識大地與環境,以「聲音」來發現多元生物世界,進而體驗與自然互動的樂趣,學習感動,懂得尊重自然。(節錄至https://iic.quanta-edu.org/exhibition/16/exhibition_information_info/19?hide=1)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將此昆蟲生態藝術融入環境教育課程真的很棒!學童參與研究、分享,實現做中學的理念,也對他們在環境教育態度上有正面的效果,老師們很用心!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11-29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