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與溫室效應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29 覺知人類發展〈經濟發展與工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陳光國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容易
- 實施期間:112學年度
- 參與人數:5562
目標:
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是聯合國在2015年通過的一項全球發展議程,旨在解決全球面臨的挑戰,包括貧困、不平等、氣候變化、環境破壞、和平與公正等。與溫室效應的關係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氣候行動(SDG 13):SDG 13明確目標是「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溫室效應直接導致氣候變化,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遏制全球暖化。
2.清潔能源(SDG 7):SDG 7的目標是「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負擔得起、可靠、可持續的現代能源服務」。推動清潔能源的使用可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進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3.可持續城市和社區(SDG 11):SDG 11旨在「使城市和人類聚居地在包容、安全、有彈性和可持續的發展中得到改善」。溫室效應對城市的影響包括極端氣候事件的增加和城市空氣質量惡化等,這些都需要在城市規劃和管理中考慮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
4.生物多樣性(SDG 15):SDG 15旨在「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管理」。溫室氣體的排放不僅對氣候產生影響,也對地球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這需要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過程中考慮。
5.合作與全球夥伴關係(SDG 17):SDG 17強調「增強全球夥伴關係,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應對溫室效應和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挑戰,需要各國和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與協作,共同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6.溫室效應是指地球大氣中的某些氣體(例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氟氯碳化合物等)能夠阻擋地球表面向外的熱量,這些氣體像溫室的玻璃一樣,使得地球的表面溫度升高。這種現象被稱為溫室效應,也是導致全球氣溫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進行方式:
1.分上下學期共兩場
利用兒童朝會及線上分享
總計時間共四十分鐘
對全校親師生進行宣導及有獎徵答
於學校製作海報牆長期展示
成果描述:
1.全校親師生都對相關議題有所理解與重視
2.於學校製作海報牆長期展示
發揮環境教育功能
讓親師生能時常經由海報訊息刺激而反覆強化信念
實施心得:
溫室效應直接影響到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因此有效應對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在實踐中,各國通過加強政策法規、提升技術創新、增強國際合作等方式,努力實現SDGs所設定的目標。
身為島民,當溫室效應加劇導致海平面持續上升時,海邊土地是存在被淹沒危機的,因此,教育人員更應重視此一議題,努力宣傳相關理念與行動,以維護並延續後代子民生命財產安全。
學習者心得:
1.原來這個問題這麼重要,我們要好好學習。
2.這個問題跟我們未來的世界息息相關。
3.如果真的像科學家預言50-100年後海平面持續上升,那台灣的沿海及平原該怎麼辦?
補充:
希望大家、政府、企業等多多關心,市民的力量是有限的,能夠大量降低碳排放、減緩全家暖化及氣候變遷,還是需要政府及企業多多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