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16
葉片數:4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4
4
4
4
3

學校特色教學-三崁店遊學記

發表日期:2017-11-09
發表人:市立三村國小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何0玉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5.11.17-106.04.28
  • 參與人數:140

目標:

(一)建立在地化精神:透過社區探訪,進而培養學生愛護與關懷自己的居住地方。
(二)探索力及冒險力的培養:透過探索活動,讓孩子探索社區環境和特色,發現社區問題。
(三)培養批判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對於問題的發現和未來發展趨勢能具有獨立的思考和敏銳的洞察能力,進而建立有意義的價值觀。
(四)啟發創意及想像力:透過多元感官的刺激和科學想像力的培養,啟發孩子的創意設計,將未來科技運用於未來家園的規劃。
(五)培養用具體行動改變現況,創造改變未來的行動力。

進行方式:

※活動一:諸羅樹蛙的神奇故事
1.引起動機:自然觀察的樂趣+刺激想像力
2.小偵探五感體驗:分組在校園實地探查並練習有五種感官(視、聽、觸、嗅、味覺),觀察記錄校園生態。
3.有聲有真相:利用諸羅樹蛙影片認識樹蛙,了解三崁店發現諸羅樹蛙,改寫樹蛙歷史的神奇故事。
※活動二:三崁店的前世今生
1.分組查資料,再一起討論三崁店的歷史,初步認識三崁店今昔的狀況。
2.戶外探索安全與注意事項教學與討論。
3.三崁店自然生態體驗戶外教學活動,重要景點解說,觀察鹽水溪三崁店的環境特色及發展點。
4.分組進行三崁店生態觀察與記錄,完成學習單。
5.各組分享探索三崁店的發現與心得,指出社區的亮點及未來發展點。
6.分組探討三崁店目前的現況及面臨到的問題,並   預測、想像三崁店社區將來發展的趨勢。透過「如果…   會如何…」來引導思考過程。

成果描述:

(1)讓學生實地探訪社區,發現社區問題,能培養孩子的探索力和冒險力。
(2)透過「心智想像圖」的繪製,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創意想像力。
(3)多元感官的刺激和科學想像力的培養,啟發孩子的創意設計,將未來科技運用於未來家園的規劃。
(4)透過三崁店自然生態公園的未來心智圖和模型製作,來表現對未來的嚮往和想像。

實施心得:

1.實行的對象為高年級,發現學生對自己家園的人文歷史和環境,不是很了解,需要花一些時間設計相關的活動,培養對在地社區的認同。而珍貴的物種棲息地就在學校附近的社區,讓師生都有股莫名的興奮感。
2.在「樹蛙想像動動腦」這一部份的課程,發現學生能設身處地去了解與關懷,諸羅樹蛙的未來,此行除了在教室學習外,更走出教室做實地觀察,再加上專家解說,讓學習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3.最後結合小組成果發表和資訊融入網站建構,詳實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讓學習增加了廣度與深度。認識社區,體驗觀察要從低年級開始做起,才能做好向下紮根的工作,孩子們從小對地方文化能夠關懷認同, 將來長大才有可能奉獻鄉里,幫社區解決問題,發展地方特色,營造美好的社區未來。

學習者心得:

五年1班小美: 三崁店就在學校附近,那裏有著歷史遺跡和一種獨特的珍貴物種-諸羅樹蛙,住在附近這麼久了,這次終於可以一窺牠的風貌了!希望可以好好保留牠的棲息地,不要被破壞了。五年2班小寧:雖然看不到樹蛙,但是見到了日本神社遺址,老師還介紹了植物與生態環境,以及蔣公題碑的由來,我覺得很好玩。五年2班小維:平常聽老師說到諸羅樹蛙,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今天親眼尋找及探訪牠的棲息地之後,讓我對牠的印象大改觀了,原來牠是一個環境污染的指標,有乾淨的水和土地才能生存,讓我對牠不禁豎然起敬。五年3班小岑:社區探訪讓我對社區更了解,能愛護與關懷自己的居住地方。透過校外教學和分組探索活動,發現社區問題,我煩惱樹蛙該怎麼辦?幸好經過大家的努力可以保留牠的棲息地。五年4班小鐘:這次和班上同學一起參加探訪三崁店的活動,見到了日本神社遺址,欣賞了加拿大銀合歡,也到防空洞去探險,很有趣。五年5班小萱:這次活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深入叢林探險,找尋防空洞,透過講解我才知道原來防空洞是用來躲飛機的。五年5班小宇:多元感官的刺激和科學想像力,啟發了我的創意設計,我想給自己的故鄉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透過三崁店自然生態社區探訪的實施、設計、規劃,且蘊含教育目的的學習活動,有社區、人文、社會環境、大自然等無所不包,讓學生實地探訪社區,親身發現社區問題將有更深刻的學習,不僅學生能夠快樂學習,也才真正落實環境教育戶外教學的目標。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7-11-1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