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藝視界
- 提報分類表:認識校園
- 策劃/執行人:陳育正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0.5.2-100.5.6
- 參與人數:10
目標:
有別於以往的學習活動,以微觀角度觀察學校的植物,透過放大鏡的觀察,讓學生認識不一樣的植物世界,觀察結果結合藝術人文及語文領域,以繪圖配合詩歌的形式呈現,達到多元學習的目標。
進行方式:
一、學生分組利用放大鏡觀察校園植物的各個部位。二、分享討論觀察到的景像及感想。三、將自己觀察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畫面畫在圖畫紙上。四、針對自己的畫,以詩歌創作的方式呈現聯想或想像的奇特世界。五、圖文並呈,作品分享。
成果描述:
一、學生在放大鏡下,看到植物不同的面貌,深刻體會"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涵意,學會細心觀察萬事萬物的重要性。二、學生能兼顧創意及忠實呈現的原則,將觀察結果畫下來。三、學生能創作詩歌,為自己的畫作最完美的註解。
實施心得:
雖然孩子們對校園的植物早已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這次利用放大鏡以微觀角度再認識一次時,孩子對植物的認知又更深更廣了!在平時忽視的微小世界中,竟然還藏著令人驚奇的景觀,這是在孩子在活動前所無法想像的。這次的活動除了作科學性的觀察外,還結合了藝術人文及語文領域,讓孩子更加認識校園中的植物,並且體驗到從平凡的事物中也能發現美妙的天堂。活動中還有一段小插曲,孩子在觀察生態池邊的植物時,發現水池裡從未見過的生物---美國螫蝦。在向他們說明螫蝦為外來物種及牠對台灣環境的破壞力後,孩子們決定維護生態池的環境,將螫蝦撈除並放置到自然教室的飼養箱。然而生態池中有許多死角,螫蝦容易躲藏,無法一次全部撈除。孩子們卻因此更加關心生態池,下課時常常到生態池觀察,也成了這次活動的意外收穫。
學習者心得: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