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永續、愛地球—讓行動點亮希望的11、12月主題書展
- 環境議題:綠色生活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氣候變遷
- 議題實質內涵:E34 覺知氣候變遷會對生活、社會及環境造成衝擊
- 策劃/執行人:郭素娟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3/11/11-114/1/3
- 參與人數:781
目標:
1. 能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共有17項目標,特別第13項是「氣候行動」。
2. 能理解氣候變遷對北極熊及黑面琵鷺等動物的生存威脅。
3. 能學會實踐環保行動,如減少浪費、節約能源,並珍惜自然資源。
4. 透過有獎問答活動,能加強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5. 能使用數位平台進行線上學習,提升科技應用能力。
6. 能從閱讀主題書展書籍中汲取環保與永續理念。
7. 能參與學習活動,感受到保護地球的使命感,並願意付諸行動。
進行方式:
1. 引發動機,探索永續奧秘:教師透過影片《小桃的SDGs知性之旅》引領學生初步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以溫暖的解說拉近孩子們與環保行動的距離,讓他們開始思考自己在永續未來中的角色。
2. 深入探索,理解環保行動的核心價值:課堂中,教師聚焦SDGs的三大目標:第11項「永續城鄉」、第12項「責任消費與生產」、第13項「氣候行動」,透過生動的例子講解,例如多走路或使用公共運輸、有效利用資源、以及減少碳排放。這些具體行動點燃了孩子們對地球保護的熱情。
3. 認識黑面琵鷺,體會生命的珍貴:影片【SDG 13 氣候行動-來自候鳥的訊息】介紹黑面琵鷺的生態習性與瀕臨滅絕的危機,幫助孩子們理解氣候變遷的影響。透過這段影片,學生不僅增長了知識,也萌生出對地球生態保護的關懷之心。
4. 趣味問答,學習寓教於樂:教師設計的Google表單問答環節,讓學生透過競爭與挑戰,將所學內容內化於心。答題正確的孩子不僅收穫金牌的榮譽,更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讓課堂充滿了歡笑與感動。
5. 數位學習,動手實作:教師帶領605班的孩子們進入Loilonote平台完成學習單,結合科技教學,提升學生的數位操作能力,並讓他們透過實作深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6. 總結啟發,播種行動的力量:課程尾聲,教師以溫馨的語調總結:我們認識了SDGs中的「氣候行動」,也了解了黑面琵鷺面臨的挑戰。改變的力量從每個人開始,從小處著手,一點一滴地愛護環境。我們有能力守護地球,讓所有生命共存於永續未來中。
成果描述:
1. 環保意識大幅提升:3-6年級共781名學生透過課程與活動,了解SDGs的理念及氣候行動的迫切性,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行為。
2. 主題閱讀引發深刻共鳴:學生自選主題書展書籍進行閱讀,啟發了對氣候議題與地球保護的深層思考。
3. 數位學習成效顯著:605班的學生成功運用Loilonote平台進行學習單作業,展現對數位工具的熟練應用。
4. 課堂互動熱烈:問答活動中,學生展現積極參與態度,提升了知識吸收與表達能力。
5. 自然關懷從心萌芽:黑面琵鷺的生態故事激發學生的生命尊重與自然關懷意識,建立對瀕危物種的保護責任感。
6. 學習帶動行動:學生從影片與課程中學到實際的環保行動策略,展現行動力,影響家庭與社區參與環保實踐。
7. 全校共鳴與支持:主題書展活動吸引全校師生參與,形成愛地球、守護未來的共同願景。
8. 培養跨學科素養:透過影片、問答、閱讀與數位學習,學生同時發展了環保知識、科技素養及批判思考能力。
實施心得:
1.學生的熱情參與令人動容:看到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認真完成學習單,並在問答活動中展現對知識的渴望,深深感受到他們對環保議題的共鳴與熱情。
2. 從閱讀中感受力量:學生透過主題書展中的書籍,不僅吸收知識,更展現出對自然與生命的珍惜,這讓我更加堅信閱讀可以啟迪心靈、改變未來。
3. 環保教育的種子已經萌芽:課程中,學生提到他們願意從小事做起,例如隨手關燈、減少浪費,這些行動雖小,但卻讓我看見了改變的希望與可能性。
4. 數位工具讓學習更有趣味:透過Loilonote平台與線上問答活動,學生們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學習,展現了對數位科技的快速適應與高度參與。
5.自然關懷從心而發:黑面琵鷺的故事引發學生對瀕危物種的關懷,有學生甚至表示希望長大後能成為守護動物的生態學家,這讓我倍感欣慰與驕傲。
6. 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傳遞知識:這次教學讓我深刻體會到,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行動的啟發者。透過課程,我希望能將環保的使命感深植在每個學生心中,讓他們成為未來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
學習者心得:
1. 我覺得植物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提供我們日常所需,例如食物、衣服和日常用品,所以我們要保護這片土地。
2. 「哇,沒水了!怎麼辦?」這本書告訴我們水從哪裡來, 又會流去哪, 讓我們理解水的循環, 也更讓我們了解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3. 「快要絕種的動物」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人類自由的濫殺動物導致動物滅絕,並且還影響到了牠們的生存環境,希望大家能替這些和我們生存在一起的動物想一下,達成共存的目標。
4. 讀完「黑面琵鷺來過冬」,我發現我們人類的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大自然的生態,我覺得我們人類不應該這麼自私只想到自己而不顧大自然的一切,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5. 看完「黑面琵鷺來過冬」之後,我覺得這本書要跟我們說要好好保護黑面琵鷺的棲息地,不要因為人們的自私而破壞大自然。
6.「地球不是垃圾桶!」這本書告訴我們不應該把不要的東西直接丟掉。例如破掉的娃娃可以使用針線縫合。
7. 用農藥耕種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只會造成更多的問題 例如長期使用農藥會讓害蟲對農藥有抗體。
8. 「海洋大書BLUE」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有關海洋生物智慧°海洋動物指的是住在鹹水的動物。大片鹹水叫做海域,更大的海域叫做大洋,海水晚上會往後退,白天又會漲回,叫做潮汐。
9. 我覺得我們人類應該多為這些動物們著想,因為人們都只想到自己並沒有顧慮到其他動物們而破壞到他們的棲地對他們的生存造成威脅,於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幫助動物不讓他們受困在人類的垃圾底下。
10. 看完了「最美的森林」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原來人類發展所謂的科技是破壞環境得來的。
11. 我覺得「沒有森林的地球」這本書要告訴大家出門時記得關燈,可以省電,也可以幫助環境,不讓地球暖化。
12. 我覺得「水到底有多重要」這本書是在講水到底有多重要,因為在生活當中都會需要用到水,如果有一天沒有水,就會面臨缺水危機,只要大家有珍惜水資源的話,就可以做到環保、永續和愛地球了。
13. 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做到: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帶環保餐具、環保袋、出門記得關燈 、隨手關燈、做好垃圾分類、不亂丟垃圾、在買飲料時,可以自己帶環保杯、去海邊淨灘。
補充:
1. 從112學年度開始,我有幸成為學校唯一的閱讀推動教師。雖然初涉此領域,但我抱持謙卑的心態,向前輩請益,努力提升自身資訊能力,並積極籌劃各項閱讀活動。在過去一年中,我累積了一些成果,甚至勇敢的參加了閱讀磐石獎比賽,最終獲得新北市的個人推手優等獎,這對我而言既是意外之喜,也是莫大的鼓舞。
2. 進入113學年度,我開始設計全新的主題書展活動,希望將閱讀與環境教育結合,特別聚焦於SDG第13項—氣候行動。我仔細挑選相關書籍,製作宣傳海報與實施辦法,並主動與3-6年級的導師協商宣導時間,進行入班說明及有獎徵答活動。看到學生們在問答環節中踴躍參與,我內心充滿欣慰。然而,為了環保,此次採用了Google表單進行線上作答,但或許因不屬於正式作業或受到上網限制,收到的回覆寥寥無幾,讓我略感失落。
3. 就在此時,我接到校長的臨時指派,因605班導師請長假,需由我暫代班導職務,專注於班級秩序的建立。這項突如其來的任務使我原本二年級入班宣導的計畫不得不中止,也讓我無法在校訂閱讀課上進行Google表單的教學,頗感遺憾與沮喪。
4. 然而,我深信“山不轉路轉”的智慧箴言。既然無法依原計畫推動活動,我決定轉換方式,從605班的學生著手,嘗試在班級內進行相關教學。令人驚喜的是,孩子們在我的循循善誘下,完成了內容充實的學習單,這樣的成果讓我感到十分欣慰。正如英文諺語所言:“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opens a window.” 這段經歷正是我心境的最佳寫照。
5. 回首這段時間,我不僅深化了閱讀推動的實務經驗,也學會了在挑戰中尋找新的機會。感謝學校的支持與學生的努力,讓我的閱讀推廣之路越走越穩。未來,我將持續以熱忱與創意,為每一位孩子開啟更多閱讀的可能。
6. 三重國小圖書館113學年度11、12月主題書展網址:https://suejane152.blogspot.com/2024/10/1112.html
7. 感謝禾大國際管理顧問提供影片「小桃的SDGs知性之旅」,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6Hu3HRWUvo&t=6s
8. 感謝智慧種子兒童永續發展教育頻道提供影片「【SDG 13 氣候行動】兒童生活教育動畫四國語版 20 來自候鳥的訊息」,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FDVTCaUUrM&t=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