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35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2
2
2

參訪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發表日期:2024-12-28
發表人:乃文

再生能源技術
  • 環境議題:再生能源技術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39 覺知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能源及資源,鼓勵生活中直接利用自然能源或自然形式的物質
  • 策劃/執行人:五學年導師
  • 動機: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10.22
  • 參與人數:209

目標:

1.認知:結合課程內容,驗證課堂所學原理。
2.情意:藉由團體活動,培養學生間合作與互助的團隊精神
3.技能:透過導覽課程,認識科技對環境的衝擊及永續生態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並學習
思考如何為地球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

進行方式:

1. 行前,老師行前教育引導學生認識科教館現行主體展及DIY 課程注意事項
2. 叮囑學生校外教學要遵守及注意的事項
3. 當天,經由導覽員的導覽,對於此間最盛行的半導體產業所基本認識,進一步透
過互動式機台操作了解晶圓成熟製程的特色,然後分組自由參觀操作科學教具感
受實際動手做的樂趣
4. 藉由DIY 萬花筒體驗鏡片反射與折射的原理,驗證課堂所學及實驗精神。

成果描述:

學生藉由導覽了解到今日台灣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及科學基本原理,引發孩
子的興趣及對未來科技的影響。同時省思連帶的用電用水的大量需求,對環境的衝擊與挑戰。
也藉由 3~4 樓的科學探索、生命科學展區的展覽與互動機台,讓學生課堂上因為器材或時間不足造成無法親自操作的遺憾。而5~6 樓有物質科學展示區,則明白材料科學的不斷研發對於我們的生活與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而省思垃圾環保與回收議題。

實施心得:

這次的校外教學過程中,結合視聽覺的吸收新知與動手DIY 的手腦並用,提升與引發
學生的科學動機,並培養愛護環境與地球的胸懷。了解到每日的生活方便可能對環境帶來的傷害,但同時也明白聽科技仍然能夠在環保回收與再生能源做一番貢獻。

學習者心得:

1. 這次的校外教學,我看到了人類的演進史,我了解了人和猴子的祖先都是猿,人
類也是由猿演進而來的;我們還進了一個巨人的嘴巴,裡面有許多人身體裡的東
西,讓我很驚訝。接著,我們看到了細胞的影片,讓我了解人的身體裡有二十三
對染色體,人的細胞會變化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東西。真的好好玩,下次有機會,
我還想再去一次!
2. 校外教學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活動是認識到半導體的發明與偉大的地方,以前常
聽到爸爸說台積電台積電的,現在聽導覽老師說明白我們台灣真是厲害。
3. 我今天玩了許多有關科學、科技的東西:像溜滑梯、直升機、會飄起來的球、可以
用一個小齒輪轉動其它大齒輪的遊戲,每一樣我都至少玩過一次,我還想再去一
次。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戶外教育結合環境教育理念,寓教於樂! 動手操作,加深印象,更希望是延續概念與生活結合運用!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12-3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