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水果液態堆肥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1 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 策劃/執行人:劉慧賢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09-110.12
- 參與人數:16
目標:
1. 能按時收集午餐果皮。
2. 能依據正確步驟製作果皮堆肥。
3. 能在日常能活中運用果皮堆肥液。
進行方式:
第一節課:課程解說
了解果皮堆肥製作的材料(果皮、厭氧發酵菌)、準備工具(小水桶、發酵桶、漏斗、空保特瓶)及製作過程。
第二節課:水果液態堆肥製作(實作課程)
1.準備大桶子(底部有墊網,開關)、菌種、寶特瓶。
2.將果皮或吃剩的水果放入桶內,荔枝、龍眼等之枝條及殼不易分解,勿投入桶中。
3.依果皮量之多寡,將堆肥菌種2-4湯匙均勻灑在廚餘上面,並將桶蓋密封蓋緊。
4.收集滿的堆肥桶放置一個月後(期間不打開,因為是厭氧發酵),一個月滿後,果液堆肥製作完成,即可裝入空的保特瓶中,等待使用。
5.果液收集完,剩餘的果泥舀出放入堆肥後熟桶中,與一般後熟堆肥拌勻,放置一至二月成為堆肥土。
第三節課:水果液態堆肥運用
1.使用果液堆肥時需釋200-300倍,作為盆栽、有機蔬菜的液體肥料,促進作物生長並增加作物抵病蟲害的能力,因極為營養,宜相間隔3-4天施肥。
2.果液堆肥稀釋30-50倍,倒入流理台、馬桶、浴盆或家庭排水溝中,可促進排水管路乾淨暢通,並可避免蟑螂滋生。
成果描述:
在製作過程中,學生認真到各班收集果皮,減少了許多廚餘及垃圾,製作完成的果液有不同的香味,其中橘子皮、柚子皮、百香果皮及鳳凰皮製作的果液都很香,但香蕉皮的果液就較難聞,果液滋養了校園內農園的蔬果,是土壤的改良劑,倒入排水溝內,減少了蚊蟲滋生,運用在家中的廚房,水管能暢通無阻,進而達到愛護環境、節能減碳的目的。
實施心得:
製作果皮堆肥液其實不難,但製作過程中因為是厭氧發酵,所以必須留意桶子是否有蓋緊,另外加入菌種時必須平均分散,一層果皮加入一匙菌種,收集滿時還必須標示日期,等待一個月滿才能打開。這期間的學生們每個星期不間斷收集果皮,從期待著果液的產出,到果液發酵完成聞到香味撲鼻的果液,進而運用在生活中,用身體力行的方式達到愛護環境的目的。
學習者心得:
1. 果液堆肥製作過程中,因果皮無法一次收集一大桶,隔週收集時,在桶的四周結滿了小果蠅的蛹,有點噁心,但製作完成時,果液很香,稀釋後灑在土中,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
2. 將果液灑在校園的水溝中,校長告訴我們可以防止蚊蟲滋生,改善校園的環境,我們也是校園環保的小尖兵。
3. 加入香蕉皮後剩餘果泥很臭,同學們說有豬糞的臭味,但放置在堆肥區一段時間後,變成了很好的堆肥,很有成就感。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