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鞋與新鞋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文藝活動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1 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 策劃/執行人:櫻桃小丸子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很容易
- 實施期間:113/3
- 參與人數:29
目標:
1.了解資源回收不僅限於塑膠瓶,玻璃瓶與紙類等.
2.了解何為"捐鞋救命"
3.覺知"穿鞋子可以保護腳並進而維護身體健康"
4.覺知自己輕易有鞋可穿的幸福.
5.配合學校捐舊鞋活動之後,加深小朋友印象用紙製作一雙涼鞋.
進行方式:
活動緣起:
上學期期末學校發起了捐舊鞋的活動,為了配合學校活動,又想加強小朋友印象,恰好手邊有紙,因此設計本單元.
一'引起動機
教師提問
1.你知道資源回收不只限於塑膠瓶,玻璃瓶與紙類等嗎?
2.你知道為什麼捐鞋可以救命嗎?
二'主要活動
1.利用網路資料介紹東非的小朋友為什麼需要我們捐舊鞋,並介紹捐舊鞋的緣起.
2.共同討論穿鞋的重要性,並研究不穿鞋走路或跑跳會對身體健康帶來什麼嚴重的後果.
3一起探討走路拖行對自身姿勢,對噪音,對鞋子本身甚至是對爸媽經濟的影響.
4.充分討論用紙製作鞋子的可能性.
4.分發材料實際製作紙鞋子,教師行間巡視並給予指導.
三'綜合活動
1.歸納整理在地球村的概念下,心存善念,珍惜物資,對同為人類的其他種族盡可能給予幫助,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
2.共同欣賞彼此的作品.
成果描述:
1.因為上學期期末已經有了學校發起捐舊鞋的活動經驗,所以對小朋友解釋"捐鞋救命"的原因與背景時,小朋友可以很快代入情境,對於東非某些地區的資源匱乏,教育資源短缺,紛紛表示驚訝與同情.
2.當知道沙蚤會透過沒穿鞋子的腳部皮膚鑽進人體而吸食人血威脅生命時,小朋友都表現出噁心或害怕的表情,進而對於"穿鞋子可以保護腳"的概念有更深的體會.
3.製作紙鞋子是個新奇的體驗,尤其看到手下的紙張從平面逐漸組合成為立體的鞋子,小朋友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教學者的心理也得到滿足.
實施心得:
1.捐舊鞋與製作紙鞋子其實是不同的概念,端看教學者如何妥善的運用與移情.
2.從捐舊鞋這個活動也可以看出,小朋友都是最純真與善良的,無怪乎有人形容小朋友就像一張白紙,要讓這張白紙呈現什麼樣貌,教學者應認真對待.
3.既然捐鞋子可以救命,那麼如何正確穿鞋不拖行,也是教學重點之一.
4.小朋友的紙鞋子充滿童趣,看起來真可愛!
學習者心得:
1.啊!捐鞋的原因原來是因為離我們這麼遙遠的非洲,還有人沒有鞋子可以穿.
2.資源再利用原來並不局限於塑膠瓶,玻璃瓶與紙類等,舊鞋也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3.我才發現自己的舊鞋,可以成為非洲小朋友的救命鞋.
4.我以後走路時要好好走,不要在地上拖行,這樣不但鞋子很快壞掉,浪費爸爸媽媽的錢;鞋底磨損也不能捐出去.
5.做紙鞋很好玩,實際上做真的鞋應該很不容易吧?!
補充:
1.從小朋友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他們的同溫層流行些什麼,這些流行文化畢竟與教學者有些文化代溝,這不失為了解小朋友次文化的一個管道.
2.網路資料來源:https://www.step30.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