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課程_走讀金包里魚路古道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高老師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6/4
- 參與人數:20
目標:
本課程目標
1.增強歷史與自然知識:
讓學生了解魚路古道的歷史背景及其在台灣早期生活中的重要性,並認識沿途的生態環境,包括各種植物和動物的基本特徵和習性。
2.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通過健行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幫助和協作,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在團體活動中的協作能力和責任感。
3.提升身心素質與自我挑戰能力:
在健行過程中鍛鍊學生的體力和耐力,讓學生學會堅持不懈,勇於面對和克服困難,從而提升身心素質和自我挑戰的能力。
進行方式:
一、室內課:活動前安排2節室內課,認識魚路古道背景知識
二、實地健行:6/4當日時地健行,走讀魚路古道,挑選的是磺溪停車場-城門-擎天崗這一段
成果描述:
一、對家鄉文史知識增長:
1.學生了解了魚路古道的歷史背景,認識到它作為早期漁民運送魚貨的重要路線。
2.學生能夠講述古道的歷史故事,對台灣早期生活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自然知識拓展:
1.學生在健行過程中觀察並記錄了多種植物和動物,增強了對生態環境的認識。
2.學生能夠辨識幾種常見的植物和動物,並了解它們的基本特徵和習性。
三、團隊合作提升:學生在登山中互相幫助,展現出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四、身心素質鍛鍊:
1.學生在健行過程中體驗到了堅持和克服困難的重要性,提升了自我挑戰的能力。
2.學生的體力和耐力得到了鍛鍊,身心素質有所提高。
五、學習興趣增強:
1.學生對戶外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和表達感受,學習動機有所增強。
2.學生對社會文史和自然的興趣得到激發,顯示出更積極的學習態度。
實施心得:
一、活動準備:
1.精心規劃健行路線,確保學生安全。
2.事先調查魚路古道的歷史與自然資源,準備相關講解材料。
二、過程觀察:
1.學生在健行過程中展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特別是對自然景觀和歷史故事的熱情。
2.同學們互相幫助,展現出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學習成果:
1.實地走一次,學生對魚路古道的歷史有了深入的了解。
2.學生們在自然環境中學會了觀察和記錄不同的植物和動物,增強了生態知識。
3.通過健行,學生體驗到了堅持和克服困難的重要性,提升了自我挑戰的能力。
四、課程反思:
1.學生們對戶外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未來可增加更多戶外教學,結合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綜合教育。
2.可以增加更多互動環節,如野外探險或生態觀察活動,讓學生更深入地體驗和學習。
五、省思與改進:
1.需考慮學生體力差異,設計更靈活的活動路線,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
2.在活動中加入小組競賽或任務挑戰,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興趣。
學習者心得:
6甲練生:
這次健行從磺溪停車場走到擎天崗,雖然路程有點長,但沿途的風景非常美麗,特別是擎天崗的大片草地,讓我感到很放鬆。卓老師還告訴我們,這條古道是過去漁民運送魚貨的路線,具有很深的歷史意義。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增加了體力,還學到了要面對挑戰不害怕,同時我也了解許多有關金山的歷史知識呢。
6甲吳生:
今天我們去健行魚路古道,走到擎天崗。我覺得這次健行很有挑戰性,因為有些路很陡,但一路上的風景真的很美。還能和同學們一起聊天,真的是一個很棒的體驗。我學到了要堅持到底,不怕困難,走完這一趟,這讓我變得更有勇氣。
6甲劉生:
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魚路古道沿途充滿了各種植物和小動物,我們走到擎天崗時,看到了一大片的綠草地,還有牛在悠閒地吃草。這次健行不僅讓我鍛鍊了身體,還學到了很多有關這條古道歷史的知識,真的很值得!
6甲林生:
我們從魚路古道走到擎天崗,雖然路程有點長,但大家都很有耐心。沿途的風景非常美麗,特別是擎天崗的大片草地,讓我感到很放鬆。我覺得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增加了體力,還學到了要面對困難不退縮。我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