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11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2
3
2

「五」舞生風—再造校園美景生意盎然

發表日期:2018-07-17
發表人:宗祺

認識校園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吳淑華、黃美玲、王一琇、汪雅茜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7 年 11 月初至 107 年 6
  • 參與人數:110

目標:

一、目標:
(一)增進學生對校園與生活環境的認識
(二)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改善環境的行為
(三)帶領學生以實際行動增進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

進行方式:

二、進行方式:
(一)班級進行方式:各班每週輪值一天進行花園中的園丁工作
(二)實施期程:
1.十一月進行除草、翻土、養土的前置作業
2.十二月進行播種
3.一到三月進行灌溉、除草和施肥萌芽期
4.四、五月持續養護的花期
5.六月的土壤修復期

成果描述:

三、成果描述:
  各班學生透過做中學,有機會學習親近土地、愛護土地並且珍惜環境生態。學生透過實作,完整了解植物的生命週期,體現在自然課程中的所學,在自然農法的過程中,學習和環境共生。班級學生在課程期間,學會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對於所負責的花圃善盡照顧的責任,也增進對校園環境愛護的意識。在一系列的活動進行中,花圃也成了鄰近教室的低年級學生所喜愛前往的地方;此外幼兒園的家長每每接送孩子上下學時,也總會駐足停留,欣賞這片校園美景。

實施心得:

四、實施心得:
  策劃人淑華老師對於環境中的美感、生命和環境教育向來有著一份關懷和疼惜之情。在教學中,本著讓學生透過實際行動,體驗學習的真意。過程中更將學校常有的柑橘類的盆栽,藉此機會將它們移植到花圃周圍,讓樹苗得以有更大的空間可以舒展,也活化了校園的綠色植栽。跟著淑華老師帶領學生學習時,能感受到學習是發生在每天的生活中,不是刻意營造的場域。由於四個班共同經營花圃,因此班級間能相互支援與協調。如果遇到班級有事無法進行當周的園丁工作,則可由另一個班級協助,增進班級學生間的互動交流。

學習者心得:

五、學習者心得:
  多數學生沒有接觸徒手拔草和整理花圃的經驗,原本以為學生會需要時間適應,沒想到第一次實作後,學生躍躍欲試,常常說著好希望輪值日快點到來!又在平日澆水和除草的時候,小組往往會自發性的進行任務的輪流分工,有的提水,有的拔草,有的用灑水器澆花。甚至遇到班級有活動無法前往花圃工作時,會聽到孩子的無奈嘆息聲!當孩子看見一朵朵色彩繽紛波斯菊和直挺挺的向日葵在花圃搖曳生姿時,學生覺得自己的成就感十足。過程中,學生也接觸了土壤中的蚯蚓和鍬形蟲幼蟲,大家輪流觀察然後又悄悄的細心的把牠們放到安全的角落,是很真實而美好的生命教育過程。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親身體驗與觀察最容易讓學童印象深刻,老師在過程中對於學童的說明及引導,相信更能加深小朋友的印象,進而激發其對於校園及生活周遭環境產生愛護、維護及保護的行動。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8-08-0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