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場域參訪-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文化與生態
- 提報分類表:專題研究
- 策劃/執行人:凃淳益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4年10月21日
- 參與人數:20
目標:
一、增進教師環境教學知能、提升教學效能。
二、瞭解客家文化發展、傳承推廣客家意涵。
三、參訪環境保育園區、探討生態教育內涵。
進行方式:
時間 課程內容
13:20-13:30 報到
13:30-14:20 解說客家文化的發展及園區環境保育的發展過程 導覽人員
14:20-14:30 休息
14:30-15:20 導覽參觀地景區及生態池等生態保育的方式 導覽人員
15:40-15:30 休息
15:30-16:20 綜合座談 吳耀明校長
16:20- 賦歸
成果描述:
一、透過週三進修、導覽解說及實地走訪,讓同仁對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環境設施有進一步了解。
二、作為在地人,應知在地事務,作為環境教育良好的場所。
三、配合場域的設施及課程的需要,規劃適合學生、適合在地的環境教育課程。
四、透過實地走訪與導覽的方式,提升教師的學習興趣與能力。
實施心得:
一、透過週三進修、導覽解說及實地走訪,讓同仁對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環境設施有進一步了解。
二、作為在地人,應知在地事務,作為環境教育良好的場所。
三、配合場域的設施及課程的需要,規劃適合學生、適合在地的環境教育課程。
四、透過實地走訪與導覽的方式,提升教師的學習興趣與能力。
學習者心得:
一、透過走訪與導覽解說,讓我們了解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是要經過層層努力,並經過輔導改善,才能符合認證。
二、環境教育是對環境的友善行為,需要大家努力。
三、環境教育要從周遭、生活中做起,尤其是對我們周遭的環境,唯有如此,透過對環境的情感,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家長與民眾認同環境、保護環境,使環境教育的觀念深植民心。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