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做環保,地球會更好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1 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 策劃/執行人:史瑀祝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2年8月30日-112年12月31日
- 參與人數:1133
目標:
1.學生能夠知道如何做資源回收的分類,減少一般垃圾。
2.學生能知道一次性的餐具對環境的影響。
3.學生能知道如何從生活中減少垃圾量。
4.學生了解廢乾電池對環境的影響,並能自發性地將生活中使用過的乾電池拿到學校回收。
5.協助回收的服務學生,能更深刻體認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進行方式:
1.各班發給紅色及藍色回收籃,分別回收紙容器及塑膠類。
2.各班利用使用過的紙箱或裝餐具的塑膠袋等,裝其他分類回收物或一般垃圾。
3.每週的一二四五上午打掃時間,由環保志工及六年級學生衛生隊協助檢視各班的資源回收物及一般垃圾。
4.環保小局長在兒童朝會宣導每個月第一週的星期四進行廢乾電池回收,自行將家中廢乾電池到學務處回收的學生,可獲得抽獎券一張,隔週由環保小局長或校長抽出獎項。
成果描述:
1.學生透過教師指導,知道如何分類,哪些類別可回收,將一般垃圾量減到最少。
2.學生能減少免洗餐具的使用,也懂得使用環保餐具及環保杯。
3.透過課程,學生能說出垃圾減量的方法及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如廣告紙折成盒子、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或喝瓶裝水等等。
4.學生知道廢乾電池對環境危害,能告訴家人重要性,不會因為處理麻煩就將廢電池進一般垃圾中,能主動拿到學校回收。
5.協助回收級收取垃圾的,因服務辛苦,回到教室會更認真督促班上同學做好垃圾分類。
實施心得:
固定使用不同顏色的回收籃,在資源回收時,能更快速辨別各班是否有依照規定回收,同時間也讓學生能養成資源回收的好習慣,其實比較小的孩子,因為生活經驗不足,所以常常會搞不清楚類別,透過回收籃上的字樣,從一開學到學期中,已經開始能夠辨別,雖然有時候直接丟垃圾桶很方便,但是透過環保小志工的努力檢查和退摻雜回收物的垃圾,各班級能夠慢慢地養成習慣,雖然是有些較為被動,但是透過這樣的方式,的確能達到垃圾減量。
學習者心得:
1.以前用完的電池我們都會放在一個盒子裡,因為要拿去回收有點麻煩,所以就越堆越多,現在可以拿到學校回收,又可以摸彩,真是一舉兩得。
2.我跟爸爸說廢電池不要亂丟,裡面有水銀很可怕,我可以拿去學校回收,又可以摸彩。
3.今天在校園裡做資源回,才發現大家對於分類都沒有很熟悉,如果我們做好分類及回收,就可以盡一份心力!平常也可以帶環保杯、手帕、環保購物袋等,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4.和志工之一級老師們一起做環保,很開心,既能幫助他人,也能落實環保,一石二鳥。
5.有些班級都不會垃圾分類,如果是低年級的弟弟妹妹,我就會幫他們,如果是高年級的同學,我就會請他們回去分類,這樣才可以拿來。
補充:
以往的回收廢乾電池,都是由老師們來宣導,老師們來抽獎,這學期開始,交給環保小局長來宣導,效果意外的比以前好,由學長姐帶著學弟妹們做,希望能成為一個好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