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13
葉片數:3
澆水器:2

評分項目

3
3
3
2
3

烏山嶺水利古道之旅

發表日期:2024-01-24
發表人:snowway

森林荒野草原
  • 環境議題:森林荒野草原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李卉喬/洪輝宗
  • 動機: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1201-112.1230
  • 參與人數:160

目標:

帶領師生與社區家長,進行山野體驗,經由實際走入山林,印證學科知識,登高望遠,敞開心胸與拓展視野,學習山的謙卑、山的堅毅並體驗山的淵博,鍛鍊體魄,儲備學習能量,親近大自然,體會天地之美。

進行方式:

1.學校申請山野教育經費,由學校同仁進行實地勘查路線與規劃戶外教育計畫。
2.由學校洪老師進行行前山野教育宣導與翁老師進行山野歷史.人文.地理宣導。
3.由高年級老師進行學生行前體能訓練。
4.透過與家長登山杖的募集,利用體育課進行使用登山杖的指導教學。
5.五六年級各班分批進行,依當日天候實際狀況與學生體能狀況,以一天一班的方式進行烏山嶺水利古道戶外教育。
6.烏山嶺水利古道戶外教育:烏山越嶺道東西口縱走
A.抵達入山口前進行敬山儀式。
B.西口焙灶參觀與解說,眺望西口小瑞士。
C.沿途動植物解說,如山粽介紹、咖啡樹解說、蟻窩辨識。
D.活動中學生有陡坡爬行、吊橋體驗與貼近泥岩大山坡等自然體驗。
E.下山後席地而坐,隨即進行小組討論,分享此次山野體驗。
7.返校後各班以不同的形式記錄此次的活動心得。
8.學校利用網路問卷了解家長與學生的參與活動的想法,作為改善的參考。

成果描述:

(一)透過深度的山野教學,活化教師校外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加學生學習效益,完成目標山區/路線:烏山越嶺道。
(二)以教師增能成長引注山野教育視野資源,建構學校本位之山野特色課程,教師參與山野教育活動的人數、次數達學生人數的30%以上。
(三)學生能在建立登山安全的主軸下、培養親山、愛山與敬山的態度與參與感,學生參與人次達學生人數的90%。
(四)以探索課程進行體驗教育,培養學生野外安全、環境倫理與活動領導的核心能力,體驗山區不同的步道做質化的觀察與反思。
(五)建構學校本位之山野戶外教育特色課程,研發本校山野路線優質教案。
(六)以山野戶外教育體驗課程,提昇學生對台灣山林文化、生態、歷史、地方產業等資源的認識。

實施心得:

本次透過山野教育計畫的申請得以實施長安國小111.112學年度重返山與海的時光隧道-消失的烏山越嶺道東西口縱走的戶外教育。執行藉由中低海拔的山海圳烏山越嶺道,認識台江到玉山的台灣文化路徑及低海拔的自然環境生態與多樣化生態,提供師生與家長的山野戶外體驗活動。計劃期間並藉由台江廟口暨流域文化沙龍講-當水從腳下穿山而過~校本課程與山海圳國家綠道的相遇,與社區民眾分享此次學校指導學生體驗家鄉山海圳上的風土民情情與自然風貌的山野課程。長達一年多來的規劃與執行,檢討與改進,相信雖然孩子爬完山總是哇哇叫的回來,但是透過此次計畫能讓孩子在山海圳上的一步一腳印,激起他們對山對海的敬畏與關懷。

學習者心得:

1.原來爬山真的好辛苦,一路上都要小心不要滑倒,不過有認識到平時沒看的動植物,也算不虛此行。
2.今天聽著洪老師沿路的解說,我覺得老師好厲害。山上風景很美,我也拍了很多可以當畢業展的照片,很感謝學校舉辦這個活動,讓我收穫滿滿。
3.可以實際走在教室裡所學的烏山嶺水利古道,感覺很特別,好像回到以前。我們有貼近泥岩大山坡,感受地表溫度,走可怕的吊橋,摸摸不同的植物,還聽到山羌的叫聲,這些事都是在教室學不到的體驗。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謝謝老師的用心,善用家鄉的資源,利用戶外教育實地踏查的方式,學生不僅可親身接觸到烏山嶺水利古道的自然生態及人文歷史,印象更是深刻喔。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1-26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