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然建樂土
- 環境議題:都市的生物棲地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許富泓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7/2/27-107/3/2
- 參與人數:26
目標:
1.知道園區友善環境的方式
2.知道生態滯洪池在園區的功能
3.認識滯洪池的生態環境及其提供的生物棲地環境
4.能夠體會自然環境減少對動物的困境
5.能夠以友善環境的觀點規劃園區環境
進行方式:
全班分成幾組分別進行各項活動
活動一:永續園區大不同1.介紹園區友善環境的方式2.介紹生態滯洪池的功能
活動二:小小觀察家1.介紹生態池的環境和生活其中的動、植物
活動三:小動物過馬路1.以遊戲的方式體驗生態棲地對生物的重要性
活動四:小小規劃師1.利用園區地圖規劃南科綠生活圈2.填寫問卷回饋單
最後個小組進行分享
成果描述:
參觀南科台南園區,南部高科技經濟重心之一,在園區建置七座滯洪池,除了能夠調節驟雨疏濬外,更能提供了水生植物、兩棲類及鳥類一個生存空間,並保留多種珍貴保育鳥類的重要棲地(燕鴴、環頸雉),發展高科技之外更努力達到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平衡點,不忘善待這一片樂土!
實施心得:
透過戶外學習方式,讓學生學習如何親近並關懷自然、體驗自然環境的美好,並藉著傳遞以生態為中心的環境倫體觀念,以生物為本的角度來看待高科技產業的永續發展、責任與使命。
學習者心得:
學生表示透過此次參觀、訪問、教學、體驗的過程了解到生態滯洪池的功能,除了觀察動物植物,也深刻了解環境保護的刻不容緩,反思未來我們能夠做些什麼,該怎樣才能讓台灣的自然永續美好。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