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碳足跡,好吃又永續
- 環境議題:農村生態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李盈萱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3學年度上學期
- 參與人數:17
目標:
1.認識在地食材與氣候行動的關聯:
讓學生了解使用在地食材如何減少碳足跡,推動永續飲食文化。
2.促進家庭參與與合作:
鼓勵學生與家人共同準備料理,增進家庭互動並傳遞環保理念。
3.培養實踐與反思能力:
培養學生將環保知識轉化為日常行動的能力,並透過體驗深化學習。
4.結合語文表達與生活教育:
透過食材介紹與料理過程紀錄,提升學生的語文表達與記錄能力。
進行方式:
1.課前準備:
介紹氣候行動的概念,特別是與在地食材的關聯性。
學甲有名的在地食材有小番茄.玉米.大蒜.台灣鯛.西瓜綿.虱目魚,請用這些在地食材設計一道料理,請利用時間與家人討論菜色與準備方式。
2.家庭料理實踐:
學生在家與家人一起準備料理,記錄過程並拍攝照片。
鼓勵學生注意食材的來源,並思考如何減少食物浪費。
3.課堂分享與討論:
學生帶著料理紀錄回到教室,分享自己的料理過程與感受。
討論如何透過飲食行動減少碳足跡,如選擇在地食材、減少加工食品等。
成果展示:
4.學生製作「永續食譜手冊」,收錄每位同學的料理與環保心得。
舉辦班級分享會,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料理與家庭參與的經驗。
成果描述:
料理紀錄與分享: 每位學生完成一道以在地食材為主的料理,並撰寫過程紀錄與環保反思。
永續食譜手冊: 彙整所有學生的料理,製作成班級「永續食譜」,並在校內進行展示。
家庭參與強化: 學生與家人合作,透過料理實踐加深對永續生活的理解。
實施心得:
這次課程成功將氣候行動與家庭生活連結,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永續飲食的意義。透過與家人合作,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選用在地食材,更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環保行動的重要性。分享與討論環節促進了學生間的交流,讓每個人都能從他人的經驗中獲得啟發,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
學習者心得:
「我發現使用在地食材不僅環保,料理起來也更健康。」
「和家人一起做菜很有趣,我們還討論了如何減少食物浪費。」
「這次活動讓我知道,選擇當地食材可以減少碳排放,對地球更好。」
「聽到同學們分享不同的料理,我也學到很多新方法,想嘗試更多在地食材。」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