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柴油車排煙檢測站-教職員環教活動
- 環境議題:空氣污染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29 覺知人類發展〈經濟發展與工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學務處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0712
- 參與人數:27
目標:
1.人類和環境永續共存,反省人和環境的關係。
2.關心環境,學習如何保護環境。
3.環境教育是人和環境之間搭起橋樑的媒介,實際參與環境議題關懷,透過參與增進自身的能力,在教學環境中能學以致用,增強環境行動能力。
進行方式:
時間、場域、課程
08:10~08:20學校報到集合出發
09:30~11:30龜山柴動站/課程名稱-午後兩點半
11:30~12:20龜山柴動站/午餐時間
13:00~14:40孔廟-桃園神社/神社碳索OR桃園神社建築走讀與實作
15:00-16:00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預約由專人做導覽
16:00~賦歸
成果描述:
1.龜山檢測站課程內容:「午後兩點半」
(1)PM2.5知識家-- 介紹粒狀污染物,包含落塵(粒徑超過10微米)、總懸浮微粒(懸浮於空氣中的粒子)、PM10和PM2.5。PM2.5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一級致癌物,研究指出國內10大癌症皆與其相關。
(2)柴油車知多少--桃園市機動車輛共有2,013,586輛,柴油車僅佔79,745輛(大客貨車22,100輛,PM2.5排放量佔14.21%)所佔車輛比例低,但污染排放量大。你對柴油車的印象是什麼?提到柴油車你聯想到什麼?
(3)空污大淨擊--我們每天都需要呼吸,空氣污染防制不只是政府部門的事,除了可以改變生活習慣減少空污,更可以做為政府政策的監督者,支持政府推動改善環境作為。
2.孔廟課程內容:分兩組(每組15人)
(1)神社碳索--從桃園神社認識木建築的生態智慧,傳統建築善用自然素材與就地取材兩大精神,符合低碳、永續的概念。課程規劃運用環境解說,再帶入以國產材做為建材固碳概念。
(2)桃園神社建築走讀與實作--以神社建築空間與美感為核心,透過解說、圖卡、問答、觀察、速寫、實作與發表,思考神社選址與環境的關係,並認識神社空間與建築。
3.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預約導覽,由專人為同仁解說。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設計理念不同於以往「安靜的圖書館」,室內規劃多樣化場所思維,由喧鬧到靜謐空間,區分為「知識交流區」、「知識彙集區」及「知識供應區」。新總館以資料類型、分齡分眾規劃閱讀資源:1樓自修室;2樓樂齡閱覽區、期刊閱報區、視障服務區;3樓親子閱覽區;4樓青少年閱覽區;5樓一般館藏區;6樓多元文化區、地方文獻區及桃園分區資源中心;7樓資訊檢索區、語言學習區、視聽區等。
實施心得:
1.宣導師生心中有地球,隨時做環保。
2.了解環境議題並將環境教育理念融入教學中。
3.配合活動辦理及實施,將環境教育知識、技能應用於日常。
4.將參與活動學習經驗,結合學校所學的知識理論,呼籲大家一起守護環境。
5.透過教育的方式,將環境保護或生態保育的觀念傳達給孩子,並學習尊重生命和自然人文概念。
學習者心得:
1.更了解車輛定期保養和檢測的重要性,要多注意車輛排煙狀況。
2.會將綠建築的知識交給學生們。
3.固碳計算可以融入生活當中也適合帶給高年級學生學習體積。
4.更了解樹木對永續環境的重要。
5.學習尊重大自然。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