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愛地球
- 提報分類表:綠色生活類
- 策劃/執行人:沈惠雯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5.10-105.12
- 參與人數:100
目標:
1.認識二氧化碳及其影響
2.認識當季及在地食材,了解為何鼓勵使用
3.探討垃圾議題
4.了解目前科技環保新知
進行方式:
搭配學校閱讀聞學苑推動食材主題及教學環保單元,希望可以透過幾個大主題的連串,讓學生了解及感受到環保需要你我一起來行動支持。
先從季節性及特殊節慶的水果切入,接著讓學生認識一些當季的食材,利用簡報讓學生初淺的認識二氧化碳,然後連結自己家庭晚餐的碳足跡,從中了解為何鼓勵使用當季及當地食材。
透過一些影片及時事新聞讓學生了解臺灣垃圾問題,其中重點放在塑膠袋的影響,並讓學生紀錄自己一周的垃圾量。
最後也讓學生了解,目前還是有許多人正努力的想要透過科技清潔塑膠,並期望可以減緩其帶來的環境災害。
成果描述:
1.雖然實施對象為低年級,但是透過簡單及生活化的例子來跟學生說明,是可以理解二氧化碳跟對地球的影響。
2.知道當季的蔬食和在地食材,也知道碳足跡的意義,從家庭晚餐檢視碳足跡,從中了解如何選擇友善的飲食方式。
3.透過不同內容的影片呈現垃圾議題,主要帶進塑膠產品對海洋及環境影響,透過真實照片觀看,讓學生有感。而在問題設計中,有一些開放性及需要較深入思考的,仍是有部份的學生回答出有深度的答案!
4.除了了解整體議題的脈絡,也讓學生知道現在仍是有許多人利用科技技術,解決問題。
5.最後,因為整體花費時間較長,於是利用心智圖統整,並且在模仿繪製的過程中,再一次回想整體內容,加深印象。
實施心得:
在看綜合課本時,發現其中有一個單元-我的環保行動,再加上學校這學期聞學苑剛好以食材為主題,於是想要從這方面規畫,而在尋找教學資源時,發現了許多有趣的影片,增廣了這個主題的面向,一直到後面甚至還帶進了垃圾議題、海洋垃圾、新興科技...等等。在過程中,不知道低年級的學生可以聽懂多少?可以了解感受多少?可以討論出什麼答案?在一次次的影片、引導、討論中,有些學生在後段表達出的想法,令人驚豔,真的有聽進去、有感受到這些議題的重要及需要被關注,需要檢視自己平日的行為,先從觀念建立,希望帶動孩子行動帶來改變!
學習者心得:
二己:以後我會自備環保餐具、告訴別人少用寶特瓶。二戊:自備水壺出門,也跟爸媽和朋友提醒。二丙:我會少用衛生紙、讓別人知道垃圾議題,請他上網查。二丁:出門會自備購物袋。
小宋:會有這些問題是因為大家都沒有感受到地球的痛苦。
小茵:垃圾議題這麼久,可能因為覺得不關自己的事情。
小甯:這些環保議題應該要看未來,讓現在小朋友的我們知道跟關心。
小毅:我們家有老師介紹的可分解的餐具喔!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