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35
葉片數:2
澆水器:0
主題活動提報

評分項目

2
2
2
2
2

紅火蟻防治

發表日期:2020-07-01
發表人:昭雯

外來物種
  • 環境議題:外來物種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鄭昭雯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9年2月至今
  • 參與人數:125

目標:

1.覺知氣候變遷造成許多物種遷徏,例如:紅火蟻。
2.瞭解紅火蟻屬外來物種,乃氣候變遷造成移居情形。
3.清楚並留意校園內有紅火蟻侵襲,學校目前進行紅火蟻防治(投藥及監測)中。
4.熟悉被紅火蟻叮咬會造成的情況並立刻到保健室擦藥。
5.覺知氣候變遷對生活、社會及環境造成衝擊。

進行方式:

1.本校自109年2月進行校安通報-校園出現外來種動物:紅火蟻。
2.校方立刻聯繫農業局派人至校進行噴藥及防治處理,留下百利普芬藥品並告知後續每月需上傳防治現況表至局端,以便統計與輔導。
3.教育部外來種輔導團亦隨後介入輔導,並帶來防治紅火蟻藥物:賽滅寧備用,同時告知監測方法為:放置原味○客洋芋片,觀察紅火蟻出現的數量。
4.校方進行紅火蟻防治宣導,請全校師生協助留意,避免被紅火蟻叮咬造成不適。
5.截至目前為止,本校已連續3個月未發現紅火蟻行蹤,且持續投藥與監測中。
6.學校利用週三全校宣導時間進行紅火蟻防治宣導,希望透過對紅火蟻的認識,覺知災害防治與防救的常識。

成果描述:

1.紅火蟻原產於南美洲,因此對寒冷與乾燥的天氣並不適合生存,所以本來的活動領域自有其緯度、高度與溫度的限制,然而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再再使得這些天然界線一再失守,加上牠們如與本土原生種的火蟻交配,使得抗體出現,或許他鄉變故鄉,牠們不再水土不服。專家學者提出的解決之道,當然包括環境用藥,然而化學成分藥劑的功效、對土地與地下水的毒物累積、對其他生物鏈的破壞、以及是否會增加紅火蟻的抗藥性,都是必須考量的重點;而另外如以「生物防制法」來降低紅火蟻生存優勢,又得引進另一種外來種,合不合適,應該謹慎為之。
2.本校自2月監測到大約20隻紅火蟻後,進行投藥與監測,至今已連續3個月未發現。

實施心得:

1.這些突顯出的紅火蟻外來種問題以及氣候暖化的問題,其實出現很多的案例。前者包括著名的福壽螺以及前些日子的放生爭議;後者例如台灣東北角海域近幾年的石花菜與藻類欠收,以及東北季風平均天數減少,都只是信手拈來的具體徵候。因此在紅火蟻危機凸顯之際,我們是否太快陷入個案的驚悚,而欠缺體認整體社會面臨的總成本與風險,不只是在財經政策,更在於很多「冷門」的環境面向政策思維,必須全面的在每一種法令和方案中被嚴肅對待。
2.警衛伯伯曾在校園內被紅火蟻叮咬,十分疼痛,校方也十分擔心學童被叮咬,所以特別小心翼翼,深怕學生受傷,幸好截至目前為止,落實紅火蟻防治工作為校方重點策略之一。

學習者心得:

1.學生A:有紅火蟻?長怎麼樣?會不會叮我們?叮了會怎麼樣?(參考簡報)
2.警衛:主任你看,好大的蟻丘!會不會是紅火蟻?我被叮得好痛!
3.學生B:遊樂器材旁有發現紅火蟻!(那不是紅火蟻,通常附近會找到蟻丘)
4.原來紅火蟻是外來種,都是氣候變遷造成的,真想把它們趕回去。
5.想不到氣候變遷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害這些紅火蟻改變居住環境,還會叮咬人類,人類真是自食惡果。

補充:

1.剛開始發現紅火蟻時並沒有非常害怕,進行校安通報後,才知道它是氣候變遷所造成的遷徏,雖然防治作業非常簡單,只要按時投藥與監測,就能阻止紅火蟻到處亂竄。
2.今年2月的防治工作是農業局派人蒞校示範,看起來不難,但是原蟻丘被破壞後,果然移到校門口附近另闢蟻丘(2處),由於在校門口,所以剛開始戰戰兢兢,因為門口進出的人比較多,幸好定時防治並貼上防治工作進行中的標語後,暫時沒有發現紅火蟻,也鬆了一口氣。
3.持續6個月未監測到紅火蟻,就能全身而退了,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才能還給校園一個安全友善的環境。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提報內容有些太簡略,請再補充與氣候變遷相關內容,以利環教夥伴參考,感謝老師的辛勞。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06-19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經查證目前並無相關科學證據可以證明紅火蟻入侵是氣候變遷造成,老師的發現為科學界首見,請再補充相關論據來源,以利環教夥伴參考,感謝老師的辛勞。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07-01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如何與外來物種取得生態平衡,讓環境不要遭受危害,期盼大家一起努力,感謝老師的用心。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07-02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