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68
葉片數:4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4
4
4
4
4

樹谷考古暨環境教育中心~「先民敲敲門」戶外學習活動

發表日期:2019-12-11
發表人:陳怡君

其它環境議題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學務處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81126
  • 參與人數:30

目標:

1.將「文化保存」融入環境教育,透過體驗式教學,激發學生對台灣在地文化的認識,進而提升認同,並產生積極愛護行動。
2.藉此活動理解與我們現在食、衣、、行的差異,反思現代便利背後隱藏的危機,同時學習先民的智慧與友善環境的態度。

進行方式:

1.此次課程以「生活」為主旨,運用史前文化常見的「陶土容器」啟發學員一窺先民的生活樣貌。
2.透過「考古」科學調查的「時間軸」與「空間軸」概念,帶領學員進行模擬探坑發掘體驗,並從中拼湊史前畫面。
3.下午參訪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4.小組討論回饋、學習心得習寫,學生寫下了活動感想,在上台發表、分享後,從中培養多元能力。

成果描述:

1.參與對象為五年級師生。樹谷考古暨環境教育中心「先民敲敲門」活動課程設計深入淺出,既能引發孩子的興趣,又能啟發孩子對史前文化的想像與思考,開啟了先民文化的大門,走進豐富的知識殿堂。
2.從史前文化器具的認識及製作,考古坑的實際挖掘體驗,孩子不僅習得縮圖的繪製,也學到考古學者應有的精確態度、細膩的觀察,更了解到考古學者從蛛絲馬跡中拼湊研判的不易,深刻體會考古工作的博大精深。
3.透過陶罐製作的過程,孩子能深刻體會史前文化人類手捏陶土,利用生活中能取得的物件(如貝殼、繩子…等)來美化器具的歷程。
4.	小組討論回饋、學習心得習寫,學生寫下了活動感想,在上台發表、分享後,從中培養多元能力。

實施心得:

這是一場豐富精采的學習旅程,看著孩子們專注地投入每個活動之中,努力拼貼出屬於自己的史前文化學習地圖,也願意敞開心胸,將文化視為共有的資產,這樣的學習與轉變著實令人感動。整個早上的學習,在孩子心中勾勒出考古文化最重要的精髓。這一趟豐富精采的史前文化學習之旅,將是孩子心中最豐富的文化層,有機會他們會再繼續探索,堆疊出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學習者心得:

1.我覺得這次的戶外教學非常的棒,因為讓我們學到許多的考古知識,例如原始人的器具、遠古時代的動物,還有讓我們去體驗真正的考古及史前人類自己製作陶器的過程。
2.從戶外教育中,我了解了1.考古的重要性和考古學家挖掘古物的辛苦。2.古人運用智慧解決生活的問題。3.史前文化的重要性。
3.這次的戶外教育,讓我學到了非常重要的二件事:1.「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書上看的和實際看的有不一樣的感覺。2.「團隊合作」,常言到團結力量大,要一起分工合作,團體行動,才是好的態度。
4.我覺得這次的戶外教學獲益良多,因為大仁哥哥讓我們去當挖掘者來挖掘,也讓全班更了解史前文化,希望下一次還有機會可以到戶外體驗學習。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善用資源,參訪樹谷考古暨環境教育中心,是趟寓教於樂的學習之旅,期待日後能引發孩子們的環境行動!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9-12-20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