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9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2
3
2
2

減塑成藝術

發表日期:2020-11-10
發表人:鏡子

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1 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 策劃/執行人:陳瑞美老師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90401-1090515
  • 參與人數:60

目標:

1.隨手利用週遭現成的資源製作藝品,培養美感生活態度。
2.透過簡易技巧製作生活中實用的工具,養成環保生活習慣。
3.藉由物品的回收利用,喚醒學童珍惜資源永續。

進行方式:

1.每學期教科書發放完畢時,總留下一堆不易回收的硬質膠帶,透過美術老師的相互激盪,提議將此媒材納入課程實施。
2.美術課前由老師將材料備好,先透過簡報說明此材料的原由,再導入環保議題說明。
3.由教師講解及示範操作,高年級學生製作困難度較高的小魚吊飾,中年級則製作小籮筐。

成果描述:

1.高年級學生均能完成每人一隻金魚吊飾;中年級也能在與家人合作下完成小籮筐。
2.完成學習單引導,並能達到環境教育的目標。
3.全班共同完成的吊飾則布置教室,也提醒著資源利用的價值意義性。

實施心得:

單就解決每次教科書包裝的膠帶就是頭疼的問題,畢竟占用垃圾袋的體積不說,又無法回收的困境,靈機一動下的發想,就結合著環保議題一起實施在課程中,這連結效果引起不少回應。此媒材是國小學生較少使用過的材料,因此對其特性需花些時間說明,但孩子們的生活脈絡中都很熟悉,因此講解過程中以製作技巧為主,簡易編織的工法,中高年級學生都能完成任務,惟中年級學生需耗時較多時間。這是環境中可得的材料,也無法二次利用,轉換一下巧思,教學也變得很有趣,提供給其他教學夥伴參考。

學習者心得:

小安表示能完成小籮筐很困難,因為塑膠膠帶很難固定,需要跟家人一起合作,真不想像這樣的繩子如果沒處理好,到海裡被魚吃掉的話,那魚兒一定很痛苦,所以要做好環保,要動腦想想可以拿來再利用。
    小宇說,看到老師播的影片中,海洋塑膠的污染真的很可怕,也危害海中生物的生存,所以老師教我做的小魚,我很喜歡,也提醒我們要好好珍惜海洋資源,做好環保工作,減少垃圾量。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透過實際演練相信學童已學習到如何面對環境問題,也懂得採取環境行動,面對層出不窮的環境變遷, 相信更具有因應能力。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11-1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