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90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2
2
1

認識獨居蜂及設立校園獨居蜂旅館

發表日期:2023-06-12
發表人:kenny

生物多樣性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林愛玲/吳政倫
  • 動機: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2年6月10日
  • 參與人數:40

目標:

1.提升全校親師生的環境素養,並了解獨居蜂棲地營造的重要性。
2.持續整理及照顧植物的生長空間,建構校園獨居蜂棲地。
3.培養棲地營造親師生團隊環境概念知識、環境知覺與意識。

進行方式:

1.講師運用多媒體設備,向親師生說明獨居蜂的種類和特性。
2.校園實地探訪獨居蜂的棲地,並觀察獨居蜂的活動。
3.組裝及設計獨居蜂旅館,設置在校園適合之處。
4.學員向師生介紹獨居蜂的特性和獨居蜂旅館的用途。

成果描述:

1.親師生認識獨居蜂和群居性蜂類的差異,並能夠辨視獨居蜂的習性。
2.利用標本觀察獨居蜂的外觀,畫至圖卡分類,並分享其食物來源和如何育兒。
3.觀察校園獨居蜂如何利用校園空間築巢,並為其子女準備食物。
4.分組組裝獨居蜂旅館,上漆上色,設置在適合的校園空間,以利後續觀察。

實施心得:

1.在講師的介紹下,大家才認識獨居蜂的概念,不同於只知道生產蜂蜜的社會性蜂類。
2.世界上大部分的蜂都屬獨居蜂,社會性蜂類只佔全部蜂類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3.獨居蜂授粉能力更強,相較於蜜蜂可於溫度較低時訪花,其全身都可以攜帶花粉,更容易四處散播,讓花更容易繁衍下一代。

學習者心得:

1.A生:以前從來沒有聽過獨居蜂,原來和社會性群聚的蜜蜂及虎頭蜂不一樣,它們都是由一位媽媽自己照顧子女,築巢、尋找食物,真是辛苦的單親媽媽。
2.B生:以前都覺得蜂類很恐怖會螫人,經過老師說明其實它們看不清楚我們,只要我們不主動攻擊或靠近蜂巢,其實它們不會主動螫人,若遇到蜂類在附近盤旋,我們只要慢慢後退就可以。
3.C生:原來牆壁、桌下等縫隙處常有一些蜂類用泥土或利用現物做的巢,以前都不知道,也沒有特別的注意。
4.D生:我要把獨居蜂旅館放在班級走廊,向同學介紹什麼是獨居蜂,好好觀察及保護它們當個好的旅館主人。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學校透過建造專屬於獨居蜂的家,讓學生能夠習慣與昆蟲共同生活,並期透過與昆蟲共處,增進道德觀念與品性,以及愛護大自然。亦從學習者心得中,看出學生對於蜜蜂以及環境的認識,感謝提報老師的辛勞。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6-2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