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己做起
- 環境議題:綠色生活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0 覺知能資源過度利用〈超出環境承載〉導致環境汙染與資源耗竭的問題
- 策劃/執行人:導師自己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3.10-2023.12
- 參與人數:25
目標:
1.藉由語文領域課程,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並能實踐在生活當中。
2.學生能思考減塑的方法,並和大家分享。
進行方式:
1.國語課的課文中提到為了給海裡的動物一個安全的家,很多人開始淨灘,文中的作者也提到為了減少塑膠垃圾,要從自己開始做起。
2.觀看「塑料海洋」的小短片,讓孩子看到真實海洋與生物遭受汙染的現況與隱憂,了解海裡的動物最怕塑膠垃圾的原因。
3.請小朋友思考並分享以下幾個問題:
(1)自己一整天有可能會製造哪些垃圾?(例如:買早餐、零食……)
(2)這些垃圾最後會怎麼處理?(丟垃圾桶、資源回收……)
4.老師分享自己到早餐店買早餐會產生那些垃圾?
5.小組討論:我們可以怎麼做,就不會產生這些塑膠垃圾?(帶環保杯、環保袋……)
6.觀看「減塑小撇步」的小短片,學習生活中減塑的好方法。
7.「手」護地球、「手」護海洋大作戰:
(1)老師發給每人兩張色紙,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手掌畫在紙上。
(2)在手中寫出你可以做什麼事來「手」護地球、「手」護海洋,並簽上名字。
(3)小組進行減塑方法的分享。
(4)把大家的手貼在藍色的壁報紙上,象徵我們要一起來「手」護地球與海洋。
(5)把壁報張貼在公布欄上,提醒大家「手」護地球、「手」護海洋從自己開始。
成果描述:
1.關於環保議題,孩子們大多能提出如何做環保、愛地球的方法。但是對於海洋的汙染狀況,以及海洋生物遭受到的傷害透過影片和照片都十分震撼,尤其看到動物們受到塑膠垃圾的傷害,才知道為什麼課文中提到海洋生物最怕塑膠垃圾,影片中還提到食物鏈的關係,有小朋友察覺到:最後受苦的會是人類自己。
2.透過這次的課程釐清了小朋友的一些觀念,像是有小朋友說可以做好資源回收就可以減少垃圾,但是如果因為可以做資源回收,所以我們還是繼續使用與製造,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還有些小朋友說垃圾燒掉就好了,但是沒有考慮到空氣汙染的問題等等……,應該思考的是人類有沒有需要這麼多的塑膠製品呢?或是生活中避免不了塑膠製品,那該如何延長使用期限呢?
實施心得:
這次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有小朋友提到因為他的爸爸覺得帶環保杯、環保碗以及環保袋很麻煩,所以覺得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比較方便,透過這次的課程,孩子說他會跟爸爸建議為了地球、為了海洋,不要怕麻煩。
學習者心得:
1.有小朋友在上完課後,跟老師說:我都是在家吃早餐,所以沒有垃圾的問題。如果買東西,家裡也都會用環保用具去裝。
2.有小朋友看到海洋生物死亡或受傷的圖片都不忍直視,他們發現海洋生物真的很可憐,因為人類製造垃圾,結果害他們死亡,希望大家好好愛惜大自然、愛惜動物。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