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75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2
2
2

全民惜食逆轉剩

發表日期:2024-02-16
發表人:奧莉薇

農村生態
  • 環境議題:農村生態
  • 執行方法:專題研究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0 覺知能資源過度利用〈超出環境承載〉導致環境汙染與資源耗竭的問題
  • 策劃/執行人:孫菁璣
  • 動機: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年4月
  • 參與人數:33

目標:

1.能知道氣候變遷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2.能知道米飯是學校營養午餐的主食。
3.透過對米製品的探究,認識米食多元性。
4.製作米食廚師帽,深化對米製品的認知。
5.認識稻子成長過程和稻穀變白飯的過程。
6.學生實際紀錄廚餘情形,落實惜食好習慣。
7.當惜食小記者,訪問家人,完成惜食有妙招學習單。
8.將惜食應用於生活中,邀請家人一起共同珍愛糧食。
9.建立「廚餘減量逆轉剩食」的低碳飲食觀念。

進行方式:

引起動機
老師口述氣候變遷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再拿出四月份營養午餐菜單,觀察菜單內容,引導發現菜單裡的小秘密。
發展活動
一、米食大探索
1.播放《米食大集合》影片。提問:你吃過哪些以米飯為主的食物?
2.欣賞《真正台灣之光—想不到吧?這些東西竟然都是用台灣米做!》認識米製品。
3.舉辦米食分享會,引導學生運用觀看和實際品嘗,進一步認識米製品。
4.配合美勞課程,製作米食廚師帽,透過米食大風吹遊戲,加深對米食的印象。
二、農場到餐桌
1.播放《水稻的一生‧一粒米的旅行》瞭解稻米如何透過系統化過程而產生。
2.觀賞《陽光白米香‧下課花路米》影片。探索稻子種植過程,如何讓稻穀變白米。
3.播放《煮飯高手》《美味的米飯》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讓白米變成白飯。
三、惜食不剩食
1.導讀《如果有一天,我們都沒有東西吃》,知道動物們找不到食物的原因。
2.播放《臺灣剩食之旅》影片。說明臺灣食物浪費的現象十分嚴重。
3.觀察學生營養午餐剩食,每週紀錄班上剩食情形,並討論如何減少剩食。
4.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從自己做起,讓「惜食」能落於日常生活中。
統整活動
一、能分享自己的煮飯歷程,並感謝所有為米飯付出的人們。
二、請學生當個惜食小記者,回家訪問家人惜食的小點子。
三、請學生將訪問到的惜食妙招,寫在學習單上和其他同學分享。
四、將惜食妙方應用於生活中,邀請家人一起共同珍愛糧食。

成果描述:

1.影片中發現,紫米飯糰、米粉、湯圓、麻糬、粽子、稀飯、年糕,都是傳統米製品。紫米飯糰、粽子和稀飯,外觀看得到米粒的原型,吃起來有淡淡的米香;米粉、湯圓、麻糬和年糕,看不到米粒的形狀。米製品有著千變萬化的形貌,經過發酵釀製成的小米酒也是米製品。臺灣米可以製成米漢堡、蘿蔔糕、米拌麵、米蛋糕、米花說(網購當紅零食),都是用米製成的,好口味大受歡迎,是真正的臺灣之光!另外,在米食分享會吃到的米果、雪餅、大仙貝酥、米漿、紅龜粿等,也都是米製品。
2.種稻穀是鄉下傳統農耕生活的主要工作。都會區學生,不知道如何讓硬梆梆的稻穀變成香香的白米。從影片中看到稻穀種植的完整過程,從選種→浸泡種子→催芽→育秧→整地→插秧→灌溉→補秧→施肥→曬田→除蟲→成熟→割稻→曬穀→碾米。經過100多個日子後,秧苗終於蛻變成粒粒白米,再經由烹煮的過程,變成白飯,成為桌上的美食。
3.老師請學生實際觀察營養午餐剩食情形。學生發現,國小營養午餐是浪費的本源。新北市國小營養團膳業者,提供四菜一湯,但契約書中,明確規範供應量不足的罰則,因此整個廚餘量,相對當日午餐的四菜一湯多得許多。成本考量下,業者提供量多卻不夠精緻的菜餚,造成孩子不喜歡吃營養午餐,產生過多剩食。經過老師宣導,廚餘由2.2公斤→1.95公斤→1.75公斤到1.35公斤,逐周下降,廚餘減少成績斐然。
4.由影片知道,臺灣於二零零一年成立跨國食物銀行—「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lobal FoodBanking Network;簡稱GFN)」。食物銀行呼籲不浪費食物,並致力推動各界捐贈食物,將勸募的食物免費、無償,轉贈給全臺灣近200家中小型社福機構,於臺灣各地落實「零飢餓」,執行珍惜食物有成,極力做到「全民惜食」「逆轉剩食」共同珍愛糧食的目標。

實施心得:

由於氣候變異性增加,農作物遭受颱風、雨害、旱災或高溫等逆境傷害的頻率也增多,對於農業總產量及農業損失影響甚鉅,並造成農業天然災害救助金增加與市場價格飆漲,形成各國政府財政與消費者負擔增加。然臺灣一年卻浪費275萬公噸的食物,足以讓全民26萬戶低收入戶吃飽。根據調查臺灣10,000名民眾,結果顯示,約有94%受訪者表示「非常在意或在意」食物浪費議題,但國人雖然普遍重視食物浪費議題,卻缺乏具體行動。日常生活中,有67%受訪者認為自己「經常浪費食物」,進一步訪問,認為食物浪費是如何產生時,近9成受訪者認為是「買太多、吃不完」是主要原因,因此減少浪費、珍惜食物是解決糧食問題的第一步。全世界每年有1/3的食物被浪費,臺灣每年製造出13500座101大樓的廚餘,全民未節制吃食,造成食物浪費的問題十分嚴重。這些浪費的食物,足以養活全世界30億的人口。老師透過「全民惜食逆轉剩」的課程,呼籲大家不要浪費食物,一起實踐「珍惜食物,吃多少就點多少,就買多少」,共同履踐國際永續發展目標中的「零飢餓」目標,讓飢餓就此絕跡,成為推廣珍惜糧食的好國民。

學習者心得:

一、觀察四周午餐的廚餘,我想說的是:
1.我以後會拿我吃的完的量,不然會浪費食物。
2.要把白飯、青菜、肉和水果,都吃完才可以減少廚餘。
3.我看著廚餘慢慢減少,我很開心。
4.我覺得很高興,我們可以把剩下的飯菜,給生活有困難的人。
5.我覺得農夫種稻很辛苦,我想把飯菜全部吃光光。
6.我覺得盛飯菜的時候先盛少一點,吃不夠再盛。
7.原來我們每天製造這麼多廚餘,四周來廚餘一點一點變少了。
8.我要把飯菜吃光,把飯菜丟掉是一件浪費的行為。
9.我們太浪費食物了,應該學習吃多少拿多少才行。
10.我以後要裝少一點,把飯菜吃完就不用到廚餘了。
二、當個惜食小記者,學習惜食妙招:
1.避免買太多的餐點吃,能減少吃不完而倒掉。
2.去超商買東西,可以購買快到期的食物,可以省錢,也能讓商店減少過期商品。
3.買菜只購買需要的量,避免來不及用掉而壞掉丟掉。
4.外出餐廳吃飯,吃不完打包回家,剩餘料理不浪費。
5.果皮可以用來製作加入蛋糕、甜品,過熟的香蕉可以製作甜品。
6.買外賣時,盡量買剛剛好的份量,不要浪費。
7.去餐館吃飯時,如果真的吃不完,可以將剩食打包。
8.在家煮飯時,建議媽媽煮的剛剛好,避免剩食。
9.改變烹調的方法,料理成另一道菜。
10.果皮可以變成堆肥,創造再利用的價值。
11.吃飯前不吃零食,正餐就不會吃不下,有剩菜。
12.想吃的東西份量不要一次拿太多,不貪心。

補充:

《米食大集合》翰林生活課本P50影片
《真正台灣之光—想不到吧?這些東西竟然都是用台灣米做!》—YouTube
《水稻的一生,一粒米的旅行》—YouTube
《陽光白米香‧下課花路米26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kIRH30h_k
《煮飯高手》翰林生活課本P58影片
《美味的米飯》翰林生活課本P62影片
《如果有一天,我們都沒有東西吃》繪本—YouTube
圖片說明
上傳圖片一:米食分享會
上傳圖片二:製作廚師帽
上傳圖片三:米食大風吹
上傳圖片四:水稻的一生
上傳圖片五:觀賞《臺灣剩食之旅》影片
上傳圖片六:專心觀賞影片
上傳圖片七:飯菜吃完不浪費
上傳圖片八:紀錄營養午餐剩食
上傳圖片九:書寫學習單
上傳圖片十:我的學習單
檔案說明
上傳檔案一:學習單
上傳檔案二:惜食妙招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相當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但貴校填報內容與本次主題活動"氣候行動"關聯性較低,請參考SDGs第13點細項,煩請補齊相關教學活動內容或更改提報分類後再上傳。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2-19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環境教育其實正如提報活動般,在生活周遭就可以進行,如何培養學生的敏感度,去對環境與生物產生興趣才是最有效的教學策略,若可以即時提報活動,相信會更有時效性。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2-24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