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之歌---淡水古蹟巡禮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林昆岳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9.01.11
- 參與人數:60
目標:
1. 透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美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一種愉悅經驗。
2. 透過闖關遊戲,認識淡水古蹟群的建築特色與歷史淵源,學習欣賞古蹟的人文藝術之美。
3. 透過走訪淡水老街,了解在地文化與特色。
4. 從活動參與中,了解群己關係及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與定位,並學習情緒管理及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以增進正確生活管理的能力和良性的人際互動。
5.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進行方式:
[學生行前準備]
1. 蒐集淡水古蹟資料並做整理。
2. 觀看「下課花路米」、「建築印象紅毛城」、「偕醫館」解說影片。
3. 填寫活動三階段知識表,以達成自我學習監控。
4. 填寫戶外教學自我探索學習計畫表。
[當日流程]
日期:2019.01.11(星期五)07:50綜合大樓一樓前廣場集合,08:00七張站搭捷運出發。
行程:
上午07:50綜合大樓前廣場集合 下午16:00北新放學
07:50 北新綜合大樓一樓前廣場集合 11:30~13:00 古蹟群闖關---下半場
08:00~09:00 七張站至淡水站 13:00~13:30 領取寶物
09:00~10:00 古蹟群闖關---上半場 13:30~14:30 淡水老街
10:00~11:00 紅毛城導覽 14:30~14:45 淡水捷運站集合賦歸
11:00~11:30 中場休息(午餐時間) 14:45~15:45 淡水站至七張站
成果描述:
透過華語領域---「旅人之歌」、社會領域「世界發現臺灣」等課程,藉由實際走訪淡水古蹟群,讓孩子在認識淡水的人文歷史淵源時,也能學會欣賞人文藝術之美,並進一步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所造成的衝擊。
實施心得:
從社會領域課程文本中的學習,到觀賞相關的影片解說,再到現場實際勘查景點、動線並設計闖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淡水的歷史文化與環境的變遷。其實是一趟辛苦的旅程,要感謝夥伴教師的協助以及新北市博物館群的幫忙,才有辦法順利完成活動。
透過實際走訪歷史場景,讓學生對於淡水的街廓發展以及歷史演變有了近一步的認識,孩子回到教室後的討論更是精彩,這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學習者心得:
甲生:坐在教室裡聽老師上課就一直很期待這一次的戶外教學,那一天我和同學一起完成老師設計的闖關活動,也認識了淡水很多古蹟,真棒!
乙生:原來殼牌倉庫以前是儲存汽油的地方,這些鐵軌讓我有種回到以前的感覺。
丙生:滬尾偕醫館好小一間喔,我還以為很大。
丁生:淡水紅毛城居然有關犯人的地方,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戊生:哇,原來以前紅毛城一出來就是淡水河,真是難以想像!
己生:淡水老街現在的店家都在賣玩具,以前也是賣這些東西嗎?真令人好奇。
補充:
紅毛城的導覽要儘早預約,因為一天之內可供導覽的場次不多,很容易就約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