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限塑護海洋---還給海洋生物一個安全的家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魏如苑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8.5/1~108.5/28
- 參與人數:30
目標:
一、瞭解海洋塑膠造成的生態危機與對海洋環境的危害。
二、瞭解食物鏈、生態系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人類身處其中,佔有關鍵的影響。
三、能有愛護環境與尊重海洋物種的情懷,為海洋環境盡一份心力的使命感與情操。
四、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五、繪製海洋減塑海報,宣導減塑護海洋。
六、能深自體認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在生活中落實減塑/限塑,以實際行動來尊重海洋物種生命。以個人做起影響家人,推己及人,以達到減塑救海洋生物的目標。
進行方式:
一、引起動機1.哆啦A夢收到來自海洋的求救訊號,拿出法寶『深海偵測鏡』一探究竟,原來是海龜小利在求救。2. 哆啦A夢拿出法寶『任意門』去救海龜小利,發現海龜與其他海洋生物奄奄一息,海洋生物拉緊報!3.老師播放影片:海龜是好奇寶寶,不會辨認食物,將塑膠吃進肚子裏,漁網勾住腸壁,腸壁蠕動,造成腸子壞死。每隻被救援的海龜,都有段令人心痛的故事,要喚醒人們限塑意識才能解救海龜扭轉頹勢。4.故事情境引導:海龜、海豚、抹香鯨、海獅、深海魚等的胃裡有吸管、塑膠袋等垃圾,遭受塑膠垃圾威脅,呼籲學童執行限塑/減塑實際行動,拯救海洋生物。海龜並非肚子塞滿塑膠才會死掉,肚子只要有10%的海洋垃圾就會殞命。不只海洋生物,信天翁吃了海洋垃圾曝屍在陽光下;海獅脖子也被魚網纏繞奄奄一息;抹香鯨與深海魚胃裡裝滿塑膠垃圾和漁網,使得它們無法消化亦無法進食,缺乏營養而身體虛弱致死,人類竟是間接導致海洋生物死亡的幫兇。令人難過的是:塑膠垃圾、廢棄漁網根本就不該出現在海洋生物體內!海洋生物因垃圾致死,而「塑膠」正是最致命的一種。海洋被”塑”縛,流下了藍色眼淚。5.搶救海洋生物:(1)限塑/減塑:老師請學童每天記錄家裡使用塑膠袋的數量,在家吃早餐,避免塑膠垃圾的製造,自備環保購物袋、自備環保餐具、自備環保杯,喝開水不要買瓶裝水,不要喝寶特瓶飲料等項目,有做到就在聯絡簿打勾,減塑低碳由自身做起,影響全家人一起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拯救海洋生物,維護海洋生態。(2)繪製海洋減塑海報,宣導減塑護海洋(3)集海洋卡:老師以圖卡代表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正遭受塑膠危害,學童每天執行限塑/減塑活動,就能成功救回海洋生物,確實執行一週就可以兌換海洋卡,比賽看哪一組學童救回最多海洋生物。6.學童心得寫作:了解必須改變浪費與過度消費的習慣,落實執行限塑/減塑行動,才能進而達到減塑救海洋生物的目標。
成果描述:
1.讓學童能深自體認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在生活中落實減塑/限塑,以個人做起進而影響家人,推己及人,以達到減塑救海洋生物的目標。
2.以影片與故事情境引導,讓學童了解必須改變浪費與過度消費的習慣,不使用塑膠製品,減少垃圾製造,以實際行動拯救海洋生物,維護海洋生態。
3.學童是一顆小小種子,種子萌芽茁壯,也會形成一棵大樹。由學童本身做起影響全家人,再由全家人影響社區,讓學童能有愛護環境與尊重海洋物種的情懷,為海洋環境盡一份心力的使命感與情操。
4.團結力量大,學童齊力同心一起力行限塑/減塑活動,每天在聯絡簿紀錄著限塑/減塑的成效,拯救愈來愈多海洋生物,收集愈來愈多張海洋卡,我發現班上學童大多能在家吃早餐,資源回收桶也漸漸沒有寶特瓶與塑膠製品,也沒有跟店家索取塑膠袋,學童身體力行,家人對塑膠製品觀念也隨之轉變,全家人一起落實限塑/減塑活動,甚至還參與淨灘活動,讓更多人共襄盛舉。
實施心得:
1.海龜、鯨魚、海豚等海洋生物遭海洋垃圾纏繞或誤食致死的,受影響的除了海洋哺乳類還有海鳥也深受其害,塑膠垃圾是最致命的殺手,讓學童透過課程與教學了解減塑/限塑勢在必行。
2.學童從影片中了解海龜誤食尼龍繩與漁網、一片片塑膠袋,造成腸胃一直蠕動消化不良,身體不舒服惡性循環,就容易被船撞到,或漂到岸邊而容易受傷,當看到保育人員治療海龜四天仍回天乏術學童們眼眶泛著淚水,決心生活中落實減塑/限塑,以實際行動來尊重海洋物種生命。
3.藉由課程設計與教學和故事情境引導,學童能省思家中消費購買習慣,養成減塑低碳的綠色生活。
4.讓學童了解海洋生物的悲歌,而人類佔有關鍵的影響,透過影片、故事延伸教學、繪製海報宣導、限塑減塑紀錄表與與拯救海洋生物集海洋卡的活動,讓學童能了解塑膠對海洋生物與環境的危害,正視「限塑」、「限塑」對生物與環境生態能產生永續正向的影響。
5.瞭解食物鏈、生態系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人類身處其中,是間接導致海洋生物死亡的幫兇,要正視自己消費使用習慣,其實,食物鏈層層相關,最後會危害到人類。
6.由生命垂危的海龜為起點,推及其他岌岌可危的海洋生物與海鳥,讓學童了解食物鏈、生態系與人之間的關係,學童具有同理心,能將心比心為海洋物種設想,班級學童都很用心參與減塑/限塑救海洋活動,並將減塑成果記錄在聯絡簿上,繪製海報宣導"減塑/限塑護海洋"的重要性,"減塑/限塑護海洋"持之以恆地進行著,學童繼續秉持著為海洋環境盡一份心力的使命感與情操,收集愈來愈多張海洋卡,將此信念繼續發揚光大,幫海洋生物掙脫"塑"縛,還給海洋生物一個安全的家。
學習者心得:
1.小廷:週日我們全家人參加淨灘活動,發現海灘上寶特瓶、塑膠瓶蓋以及吸管,這一類的塑膠垃圾非常多,大多數是遊客留下來的,塑膠不易分解,加熱又會釋出毒素,一直威脅著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外出旅遊自備開水與環保杯,不要購買瓶裝飲料,製造垃圾。
2.小瑜:我們要自備購物袋,不要跟店家索取塑膠袋,在家吃早餐,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不要使用吸管,一起拯救海洋生物。
3.小珍:海龜吃了太多塑膠垃圾而死亡,我去圖書館找資料發現台灣每年用掉180億以上的塑膠袋,這真是可怕的數字!不僅有海龜,鳥類、魚類與海洋哺乳動物都身受其害,我們決心假日全家人去基隆港參加淨灘活動,很多人也一起捲起褲管加入淨攤的行列,為海洋盡一份心力!
4.小恩:保護海洋生物由自己本身做起,使用環保購物袋,不要跟店家拿取塑膠袋,自備環保杯,寶特瓶與瓶裝水等塑膠製品不要購買,減塑低碳救海洋。
5.小君:老師提到的海岸邊遊客們隨意丟棄垃圾,最後流入海洋,瓶瓶罐罐的塑膠廢棄物,越來越多,會是一個食物鏈的反撲,而當塑膠垃圾進入海洋,被海洋生物吃下肚,人類再吃下海裡捕撈上岸的魚類與貝類,也等於吃下了塑膠毒素,吞回自己肚子裡去!最後是害到自己。經過老師教導,我才了解事情的嚴重性,以前為了貪圖方便,習慣喝寶特瓶飲料,從現在開始,我要禁用塑膠袋,不再購買寶特瓶飲料。
6.小芳:爸媽上班很辛苦,都是去外面買便當,其實,可以自備容器裝外帶食物,就可以減少塑膠汙染。
7.曉萱:保護海洋是每個人的責任,去海邊看到垃圾要隨手撿起來,到海邊玩帶去的食物吃完要記得垃圾要帶走,平時也要使用環保餐具,出門要準備購物袋,多喝水不要喝瓶裝飲料,海洋的生物就不會吃到塑膠垃圾而受傷,海底世界也不會充斥垃圾,讓海洋遠離垃圾,海底世界會更美麗!
8.小勳:我做了"給海龜生路"的海報向全家人宣導一起做減塑,還跟鄰居們宣導,現在這也是社區每天要做的環保活動,大家一起努力執行限塑會影響更多人參與。我家中的塑膠空盒也沒有隨意丟棄,爸爸媽媽說可以當容器,也可以做勞作,更可以廢棄物利用製作玩具,也可以種植植物,社區也拿廢棄的塑膠空盒來裝電池做環保回收,老師也教我們要物盡其用,大家一起做環保,減塑/限塑救海洋。
補充: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dPpLgfhk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