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84
葉片數:3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3
3
3
3
5

「食‧農‧育」好望角

發表日期:2022-12-29
發表人:moreya

校園規劃、營造、管理
  • 環境議題:校園規劃、營造、管理
  • 執行方法:國際交流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曾千純校長、陳麒盟主任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07.16~至今
  • 參與人數:86

目標:

一、進行綠美化校園,提供師生及居民友善的活動場所。
二、落實學校社區化理念,學校、社區共享綠色空間。
三、活化校地,結合食農教育,發揮校園空間最佳使用效益。
四、師生參與改善校園環境,培養珍惜花草、愛護環境的情操。

進行方式:

一、改造構想
本校申辦110年度臺南市新設好望角計畫「宅港食.農.育」好望角工程,希冀改造既有閒置低度利用之空地(寬度約30M,深度約20米),透過景觀手法的整理與營造,豐富空間多樣機能,以最少的改造來創造多元食農教育使用機能,即是本次「宅港食.農.育」好望角計畫的空間主題,。
二、規劃說明
(一)保留入口兩側圍牆,部分打除並降低高度,表面以水泥砂漿粉光。
(二)鋪面以天然、透水及簡易工法為主,如級配、土壤或紅磚等,兼顧美觀性、生態性與功能性。
(三)依據不同使用機能規劃適當之空間與設施,如戶外教室區、畦作體驗區、社區綠手指空間、循環經濟教學區及野催共食區等。
(四)植栽採用適性、適地之種類,特別挑選耐旱易維護樹種且具有觀賞價值,如觀花、觀果、觀葉植物等。
(五)導入在地文化底蘊,以空間、元素、色調等創造別具地方特色的空間語彙。

成果描述:

一、本計畫改善內容著重於硬體空間之規劃與配置,包含動線、機能分區、鋪面與設施之設置,活化了低度利用的閒置空間。
二、基地空間落實綠美化,增加視覺穿透性,降低造成安全死角的疑慮,不僅提供民眾活動、休憩使用之開放空間,更拉近學校與社區之間的距離。
三、透過矮化圍牆與改善綠地,增添空間綠色的質量,也讓本區結合週邊社區鄰里生活,活化並豐富空間的多元契機。
四、透過校園綠美化讓學生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體認愛護自然的重要性;且本計畫以低管理維護為主,日後無須花費多餘經費改造或維護。

實施心得:

一、本計畫以「開放、友善、在地、永續」為主要理念,藉由空間的改造,配合食農教育推動在地食物的觀念,以發展地方農業及相關產業,並維護在地飲食文化,讓校園兼具「食‧農‧育」的環境場域。
二、希冀藉由本計畫推動多元在地食農教育之學習基地,食農教育是一種強調「親手做」的體驗教育,讓學生親自參與農產品從生產、處理至烹調等完整過程,發展出簡單的耕食技能。
三、本計畫完成後,讓校園與社區結合更加緊密,成為親師生和居民活動、休憩之開放空間,讓校園空間發揮最佳使用效益。

學習者心得:

學生陳○○:我覺得這裡變得更大更整齊了,可以種菜、種花真有趣,我們班還認養了當中一塊花圃。
學生吳○○:感謝校長重新規劃菜圃、花圃,讓我們可以學習、觀察、照顧蔬菜,原來農夫的工作這麼辛苦啊!
學生周○○:老師說這裡種了芒果樹、龍眼樹,真希望他們趕快長大,好想看看果實長在樹上的樣子。
教師蔡○○:這次的改造計畫,讓使用率偏低的校地活化起來,落葉多肥區讓學生實際參與落葉再利用的過程,可以驗證自然課程內容。
家長會黃○○:這次的改造讓雜草叢生的校地整個大翻修,不僅讓環境綠美化,更具備休憩的功能,提供社區居民休閒的場所。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相當令人驚艷與佩服的環境行動,唯獨在提報中無法看到學生參與的過程較為可惜,建議可以於改造前中後安排相對應課程,讓學生可以在系列改造中真正留下學習的痕跡,也建立環境教育的觀念。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1-09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