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445
葉片數:5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4
5
5
3
4

種子變變變

發表日期:2015-05-06
發表人:yiwen

其它環境議題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文藝活動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1 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 策劃/執行人:黃意雯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4.3.5-2014.4.24
  • 參與人數:24

目標:

1.能運用自然素材(落葉、果實和種子)排列成圖案。
2.能運用自然素材組合成動物、昆蟲……。
3.透過蒐集、觀察、探索,了解不同造型所呈現的美感。
4.能運用藝術創作,美化生活環境。
5.能相互欣賞同學的作品,比較作品在不同環境呈現的美感。

進行方式:

1.收集校園的落葉、果實和種子。
2.分組將這些落葉、果實和種子排成一幅圖案(不用黏),老師拍照作記錄,並請各組小朋友介紹他們的作品。
3.請小朋友再利用這些大自然的材料組合成立體的動物、昆蟲……(須用保麗龍膠黏)。
4.讓小朋友帶著自己的作品至學校生態園拍照。
5.一起欣賞拍照後的成果,請小朋友分享:
a.製作時遇到的困難
b.欣賞同學作品的心得
c.這次課程的收穫
6.老師歸納統整:美的事物就在我們身邊,落葉、果實和種子都可以成為我們創作的素材,我們可以將廢物再利用,但是千萬不要為了藝術創作,而破壞大自然。

成果描述:

1.大部分的學生能小組合作,將這些大自然的素材排成一幅圖案,但小組裡要有一個對美感較敏銳的學生帶領,作品會較精彩。
2.在組合立體作品時,有些學生因缺乏想像力,作品較容易互相模仿。有些學生的作品天馬行空,看不出是什麼,充滿想像空間。但也有學生發揮創意,作品富有童趣。
3.學生經由此課程,發現原來落葉、果實和種子都可以當作創作的素材。

實施心得:

之前為了讓小朋友觀察,收集了一堆果實和種子,觀察完就讓它們回歸大地,似乎有點可惜,那就讓小朋友來排排看吧!每年的桐花季,總是有許多遊客將掉落的桐花排成圖案,這些果實和種子應該也可以。在排列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小朋友想把這些果實或種子疊起來,又讓我靈機一動,這些果實和種子是不是可以組合?楓香的果實可以當作身體、三角楓的翅果或烏臼的果殼可以當作耳朵、落葉當作翅膀、烏臼的種子當作耳朵……,一隻隻奇怪的昆蟲、動物或外星生物就誕生了。其實我的課程都是在無意中一直延伸的,原本的課程在我幫他們拍完作品的照片後就結束了,但拍照時,我發現怎麼拍都不好看,這些大自然素材所完成的作品,還是要放在大自然比較好看,所以又花了一節課讓小朋友帶他們的作品到生態園拍照,只是小朋友美感經驗仍不足夠,大部分小朋友只是隨便放在植物上拍照,不過有幾位小朋友費心的利用掉落的木棉花做場景布置,等於結合了之前排列的課程,看到她們那麼用心,讓我非常感動。美感是需要經驗的累積,這次的課程,我在資料的收集並沒有做得很充分,讓學生多欣賞一些利用自然素材創作的作品,以致於部分學生無法充分發揮創意,雖然教學時會有一些學生突發奇想,靈感湧現,創作出精彩的作品,但那畢竟是少數,其他學生仍需有好的引導,才會有好的作品,我想我需要再「引導」上多下些工夫。

學習者心得:

1.我發現作品放在戶外比較好看,有的作品看起來就有融入大自然的感覺,但有些作品看起來不太自然,這些作品並不是做得不好,而是擺放的位子不對。
2.我覺得組合這些果實種子很難,因為楓香的果實刺刺的,一直刺到我的手,但完成作品時,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3.我覺得大自然真的很奇妙,在大自然的襯托下,讓我們的作品顯得更加有生氣,同時也讓我知道,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美的事物。
4.我覺得用大自然的素材去創作很好,才不用花錢去買材料,而且還可以重複利用。
5.我覺得我的作品放在大自然中和放在室內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放在大自然中好像真的動物在自然中生活,讓我好開心,希望大家可以多運用自然的素材,環保再利用。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將此課程融入環境教育課程真的很棒!藉由與環境有關的議題切入,讓學生有共同的經驗與話題可以討論, 對於他們在環境教育態度上有正面的效果,值得推薦。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5-05-1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