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03
葉片數:2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3
2
2
2
2

成為祝福-戶外教育:社區柴埔山健走

發表日期:2024-10-20
發表人:林作逸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謝基煌
  • 動機: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0419
  • 參與人數:185

目標:

讓學生通過健走活動,深入了解所在社區的自然環境,增強對社區的認識與歸屬感。
透過戶外教學,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的關懷,提升他們對自然美、環境平衡及生態完整性的覺知。
激發學生對保護自然環境的責任感,並促使他們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境倫理。

進行方式:

戶外教學/解說:活動開始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社區柴埔山的健走,沿途進行自然景觀、植物及生態系統的解說,強調山區環境的生態價值和美學意義。
互動式體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沿途的自然生態,並參與簡單的生態觀察任務,如記錄發現的動植物種類、學習如何辨識當地植物等。
反思與討論:健走結束後,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他們在健走過程中觀察到的自然景象及生態變化,並反思如何在社區內實踐環境保護行動。

成果描述:

生通過健走活動,對社區柴埔山的自然環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認識到自然生態的重要性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聯。
活動成功提升了學生對於自然美與環境平衡的覺知,許多學生表示,他們以前忽略了社區內的自然資源,現在更能夠欣賞周圍的環境。
學生反思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境保護行動,並主動提出了如減少垃圾、保護當地植被等具體措施。

實施心得:

戶外教學與解說的形式非常適合讓學生親身體驗自然,通過健走活動,學生對於社區的自然環境及其保護的意識大大提升。
教師發現,學生在戶外學習過程中更容易進入沉浸式的學習狀態,他們不僅對自然現象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還在小組討論中展現了較強的協作精神。
健走活動不僅促進了學生的身體活動,還使他們更加了解社區的自然資源,建立了環境倫理的實踐基礎。

學習者心得:

學生表示,這次的柴埔山健走活動讓他們重新認識了社區內的自然環境,並學到了許多關於本地植物和生態系統的知識。
許多學生提到,他們從中感受到自然的美與力量,也開始思考如何在未來更加關注和保護周圍的環境。
學生希望今後能夠參加更多類似的戶外學習活動,進一步提升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並與家人分享這些知識與經驗。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相當有意義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走出戶外實地觀察,正是推廣環境教育最直接也最棒的方法,若能提供詳細的活動進行流程,相信會更加完整。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10-2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