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公八公園生態與環境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全體三年級導師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2年5月29日
- 參與人數:219
目標:
1.帶學生透過google上的學校附近地圖認識周遭環境。
2.實際帶學生從學校出發,依在地圖上設定好的道路走訪一趟。
3.請學生仔細觀察公八公園的生態與環境。
4.帶著學生認識公園的生態環境及講解公園的由來。
5.回到學校請學生們分組討論,分享心得。
進行方式:
1.帶學生透過google上的學校附近地圖認識周遭環境。
2.實際帶學生從學校出發,依在地圖上設定好的道路走訪一趟。
3.請學生仔細觀察公八公園的生態與環境。
4.帶著學生認識公園的生態環境及講解公園的由來。
5.回到學校請學生們分組討論,分享心得。
成果描述:
老師帶著學生透過google earth在網路上瀏覽一次校園周遭環境,一起討論現實生活中曾經到過的地方,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接著,利用二節課的時間,帶學生實際走出校園,沿路拜訪地圖上看過的社區環境,及此行目的地-公八公園。
實際走訪學校-公八公園的路線後,回到教室,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報告與全班分享。透過走訪活動讓學生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更加熟悉,也讓學生能更關心周邊環境。此外,能親身體驗社區中多元的資源,了解到美好的環境是來自許多人的付出,因此學習珍惜資源,感謝生活中為我們付出的人。
實施心得:
1.在討論學校周遭環境時,發現有許多學生對自己生活周邊環境不是很熟悉,因此才會設計此課程,希望藉由實際體驗,加深學生的印象。
2.出校門前,先透過地圖展示,讓學生先對附近道路有個基本印象,接著,和學生做好約定,過馬路不推擠,要隨時注意左右來車,行的安全很重要。
3.走訪園區觀察生態環境時,學生們都能仔細的觀察並互相討論。
4.回校討論時,看見每個學生都十分投入在討論及分享,且樂於將自己做的筆記拿出來分享給同組人員,最後將各組結果互相分享、發表,感受課程的美好。
學習者心得:
學生1:老師帶我們從學校走訪公八公園,我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我不曾注意的社區景點,讓我好驚訝!
學生2:我們走在園區裡時,發現很多角落的地方都會被亂丟棄垃圾,很不應該,我們應該要將垃圾丟在正確的地方,有人亂丟菸蒂也要勸告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火災。
學生3:我覺得同學討論分享好有趣,大家一起討論分享的感覺真好!最後完成報告後,聽到老師及同學的肯定,超級有成就感的。
補充:
課程大綱:
1.環境保護你我有責,落實垃圾不落地:走在園區裡時,師生們發現很多角落都會被亂丟棄垃圾,認為要將垃圾進垃圾桶或回收箱,公園也是禁止吸菸。
2.園區內有保留眷村老樹之外,也擴大了綠化面積,讓學生仔細留意常見的植物,觀察生態之外,享受在綠美化後的舒適公園進行遊憩。
3.公八公園建築物的講解:位於學校附近的浮洲合宜社區附近的公八公園,結合翻新舊眷村平房與公園綠美化,打造舒適美觀的遊憩場所,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歷史與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