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16
葉片數:2
澆水器:0
主題活動提報

評分項目

0
2
0
2
0

尋,三重我的家

發表日期:2023-09-07
發表人:ya

防災教育
  • 環境議題:防災教育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J40 理解天然災害對人類生活、生命、社會發展、與經濟產業的衝擊〈如921地震、莫拉克風災…〉
  • 策劃/執行人:陳雅利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3/21-4/14(2023)
  • 參與人數:24

目標:

1.知道聚落地名的命名與環境、族群文化的關係。
2.分析海洋對陸上環境與生活的影響。
3.淹水問題的因應與解決。

進行方式:

1.結合地理九下第二章”臺灣聚落地名”,帶領學生查閱並瞭解自己居住的三重在地舊地名及淵源。並於課堂完成學習單。
2.從地圖介紹環繞三重的重要河流及交通橋樑建設。
3.探討淡水河自過往以來,對三重產業及生活的重要影響及帶來的問題。
4.針對三重過往的"淹水”問題,請學生回家訪談家中長輩,面對該問題的因應及問題解決等。
5.請學生兩兩/小組分享訪談情形,並簡介下次進行的忠孝碼頭及空軍一村行前說明。
6.戶外實察課程,並完成各項google表單任務。
(1)忠孝碼頭:
①三重忠孝碼頭河段堤防高度測量。
②三重忠孝碼頭河段漲退潮觀察。
③淡水河三重段河岸因應淹水問題所採取的防洪作為。
(2)空軍一村:防洪樓觀察,說明其是否具備防洪功能及理由。
7.針對表單任務進行各組上台分享,老師適時觀念澄清。

成果描述:

(一)量化:約莫有26位師生參與課室課程及戶外活動課程。
(二)質性
1.均由導師進行結合地理課室內課程及戶外實察前置課程授課說明,並請學生在課室課程前進行預習、課程中完成學習單,課程後請學生進行訪談及聯絡簿札記自省與回饋。
2.導師與協同老師帶領24位學生進行戶外活動課程,課程中以組為單位,請學生完成google表單任務,並進行聯絡簿札記反思回饋。
學習單,課堂ppt,學生作業表現及成果照片均以附加檔案方式加以呈現(已上傳檔案)

實施心得:

1.這次的課程模組共用了5節課進行海洋課程模組。內容包含結合地理九下聚落及文化產業的三重埔在地跨域課程外加3節課戶外實察及1節課堂分享澄清及回饋收束課程。就授課時數及課程深度而言,在進行海洋跨域課程,整體而言可以進行的相當完整。

2.授課時以手機讓學生直接在課堂上進行資源查閱練習完成課堂學習單;此
外,以電子白板進行多向互動吸引班級絕大多數學生的目光與注意力,提
昇學生學習動機。

3.實察過程中請學生進行堤防高度測量時,發現學生能學習遷移,運用過去習
得的知識進行量測,例如童軍課教過的三角測距法;手機量測功能等。

4.此次戶外實察運用google表單請學生以分組方式完成表單上的任務,而事先的分組是採學生自行找組的方式,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在分組團體動力影響及時間壓力下均非常認真的查找以順利完成任務或遇不會時,也會主動詢問現場的導覽人員,參與效果十分好。

學習者心得:

請詳見附檔。
(線上GOOGLE表單因有學生個資,在截圖時沒有全部呈現表單內所有任務之學生作答情形。)

補充:

1.從學校步行到忠孝碼頭戶外實察時,因逢數個交通要道且道路較窄,隊伍
拖長,再加上學生心態上有出遊放鬆的感覺,因此導師與協同老師在帶領及說明過程中,會因訊息難以傳遞而在秩序上略有紊亂。

2.整體課程模組進行約5節課,因自己任教科目每週僅一節課,又有進度壓力,因此得分別跟數個科目課程借課,故課程進行從3/21-4/14,最後一次課程跟前次課程距離超過2週,在歸納與澄清時,要喚起學生先前學習及參與的動力略有困難。

3.這次雖然使用自己的導師班,原本很想使用每天早上7:45-8:00導師時間進行
授課及分享,唯升上國九,學生認知到該時段遲到不影響缺曠記錄,再加上部分學生前晚補習等晚睡,以致班級早上導師時間的缺席率不低,且學生是7:45鐘響後才陸陸續續進入教室,課程難以在該時段融入及操作,甚為可惜。

4.此次戶外實察時間在段考前一天,難免需要承擔部分學生及極少數家長的質疑;之所以不得不選在該時間是因為空軍一村參訪必然會要排入甬道預約,而在三月中聯絡時才發現一村在三月底後會因團隊更迭,屆時甬道及部分點將不開放,只好倉促的趕在段考前一天進行戶外實察,跟早先預排好的時間完全不同,實則是實際執行課程時難以預先避免掉的挑戰之一。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透過戶外實察前置課程授課說明,並請學生在課室課程前進行預習,讓學生具備該課程先備知識,在實察過程中請學生進行堤防高度測量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防災教育體驗,建議老師可以在課程中能跟學生介紹一些氣候變遷或者極端氣候。讓學生覺察氣候變遷導致天然災害增加,對人類生活、生命、社會發展、與經濟產業的衝擊,並請老師檢附過程中的照片,讓綠色學校夥伴能參考學習喔!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9-06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透過戶外實察前置課程授課說明,並請學生在課室課程前進行預習,讓學生具備該課程先備知識,在實察過程中請學生進行堤防高度測量,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防災教育體驗,未在老師再活動提報時可以再參酌以下2點,就會是一個防災結合環境教育很好的跨領域課程:
    1.老師在課堂引起動機時,三重過往的"淹水”問題,可以嘗試讓學生探索除了地理位置外,討論近年來突然其來的強降雨造成周遭淹水,探討可能的原因,使學生能覺察到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生命、社會發展、與經濟產業的衝擊,進而跟宣導學生節能減碳、隨手關燈的習慣,並在學習單內讓學生反饋。
    2.在現場量測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及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升高,適時引導學生覺察地理環境除了地層變動外,也是跟氣候變遷習習相關。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9-08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