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770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2
3
2

防震演練,大家一起來

發表日期:2020-10-10
發表人:郭素娟

防災教育
  • 環境議題:防災教育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郭素娟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9.9.9-109.9.21
  • 參與人數:25

目標:

1. 能專心欣賞防震宣導影片。
2. 看完影片,能認真、踴躍的回答老師的提問。
3. 能知道地震來時,要先關電源,打開門,並熟記避震3個步驟:趴下、掩護、穩住。 
4. 能知道遇到地震時,要用雙手保護頭部,躲在建築物柱、樑、牆壁的下方,避開會掉落燈具、吊扇的天花板下方。 
5. 聽到學校地震演習時,能不嬉鬧,確實做到不語、不推、不跑,拿起可以保護頭部的物品放在頭上,迅速跟著老師到指定的避難地點。
6. 能將防震演練的心得寫下來。
7. 能知道地震的原因。

進行方式:

1. 全校在9/7早自習在教室觀賞防災影片。
2. 老師預告學校要在9/14和9/21做防災的演練。 
3. 老師說明:聽到防震演練廣播時,要先開門、關掉教室內的電源、拿防災頭套放在頭上保護,並躲在桌子底下。 
4. 聽到校方廣播,實際地震演練,全班先關電源,打開門,在原地掩護,再迅速跟著老師到校方指定的避難地點安靜蹲下。 
5. 到達指定的避難地點後,老師點名,確定全班到齊,呈報校方。 
6. 校長謝謝各班老師辛苦的指導,並說明本次全校防災演練的重點,請小朋友要將演練視同真實狀況,不可以嘻嘻哈哈的。 
7. 回到教室後,老師針對剛剛演練的情況和防震影片的內容提問,引導學生說出地震時應該如何應對。 
8. 請學生寫下避震時應該的注意事項。
9. 全班觀賞科普影片—【科學不一樣】地震發生原因。
10. 看完上述影片,請學生發表學習心得。

成果描述:

1. 因為孩子們有了一年級時防災演練的經驗,對於演練的過程與步驟,已經有了深刻的概念,再經過老師的提醒與說明後,班上的孩子都能迅速聽從老師的指示完成。 
2. 不過仍有一、二個孩子,似乎沒有進入狀況,我在點名時,還在東張西望的,我忍不住機會教育,告訴他們要認真用心。 
3. 回教室後,我再一次耳提面命,告訴孩子們演練的重要性,也告訴剛剛那些玩耍的孩子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對待,不能是因為演練就無關緊要,甚至置身事外。 
4. 我用有獎徵答的方式,針對演練的情況和防震影片的內容提問,使學生能踴躍發言,更能增加孩子對防震的印象。
5. 最後,我請學生將防震演練的心得寫下來,相信大家就能將避震時應該的注意事項牢記於心了。
6. 為了增加大家對地震的認知,我上網搜尋科普影片「【科學不一樣】地震發生原因」,給全班觀賞,看完後再提問,讓孩子們對地震發生的原因更加了解。

實施心得:

1. 因為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年級防災演練的經驗,在我開始提問時,好幾個人都能立即回答問題,喚起其他同學的記憶,起了開頭的作用,頗令人安慰。 
2. 不過在操場實施防震避難時,還是有人狀況外,我一一的點名,有人被喊了幾次名字才回神,我再次跟全班機會教育,告訴他們即使是演練也要認真用心。 
3. 為了加深大家的防災印象,學校要求每一班的老師要播放防災的影片,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的,回答我的問題也很踴躍,表示真的有認真吸收進去了。 
4. 我請大家把學到的防震知識寫下來,我說寫得好的人,老師要給他笑臉鼓勵,結果大部分的人都能寫出避震時應該注意的重點,頗令人感動。
5. 經過科普影片—「【科學不一樣】地震發生原因」的觀賞,讓孩子們對地震的成因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學習者心得:

1. 地震來的時候,不要慌張,要先關電源、瓦斯,打開門。 
2. 避震的3個步驟是:「趴下、掩護、穩住」。 
3. 要把家裡的東西固定好。 
4. 地震來的時候,要記得用東西保護頭部。 
5. 地震前要準備緊急救難包,放在門口容易拿到的地方。 
6. 救難包裡面要放開水、乾糧、電池、手電筒、急救箱。 
7. 老師說地震演練時不要嘻嘻哈哈的。
8. 地震時,要躲在桌下、牆角或是柱子下。 
9. 不要把重的東西放在高的地方。 
10. 地震後要逃到安全空曠的地方。
11. 地震和家人失散,可以打1991留言,跟家人報平安。
12.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地質特殊多元,常有地震發生。
13. 地震是威脅臺灣的自然災害,因為斷層破裂而產生。
14. 地球是由七個板塊組成的,板塊碰撞就會產生地震。
15. 地震的震度會隨著斷層的方向而有變化。
16. 地震會產生波峰堆疊、震動變大的現象,稱作「震源效應」。

補充:

1. 感謝學務處提供的防災影片。
2. 感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TVBS共同製作的科普影片—「【科學不一樣】地震發生原因」。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avhqsU9b4
3. 感謝回應委員的指教,關於學習心得的第1條「地震來的時候,不要慌張,要先關電源、瓦斯,打急著開門開門。」,這是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所製播的「防震三部曲」影片中所宣導的防災知識,因為怕地震一來,會將大門擠壓變形,影響逃生出路。所謂演練視同作戰,我告訴學生,防震演練就是要當作真正的地震來臨,當地震警報聲響起,我會請最靠近前後門的兩位學生確保逃生出口的通暢,這樣當學校宣布要往操場避難時,全班才不會因為急著開門,同時擠在門口,耽誤了逃生時間。
4. 另外,對於回應委員9/25的指教:「此一活動應屬於學校每學期例行活動,請老師可以多補充一些為什麼會造成地震災害的成因諸如此類的環境教育相關內容,才能獲得較多的葉片數。」,看到這段文字,我心裡浮現很大的疑惑,對於才二年級的學生,就要向他們說明地震的成因,會不會太難了些?所謂的防災教育,不就是要讓孩子在災害來臨時,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嗎?我們班經過了防災影片的觀賞與說明,參與防震實際演練,並且寫下學習心得,大家都有了深刻的學習效果,為何還要向他們說明地震的成因?可是我想,回應委員畢竟是教授,層級比我們小學老師高,看的高度與我們不同,或許教授有更深的考量,所以我就再上網搜尋地震成因的相關影片作說明,然而教學時看到孩子們茫然的眼神,就知道其實他們真的不懂。我也不懂,為何防災演練還要教授地震成因。
5. 更讓我不懂的是,我已經努力達成回應委員的要求,增加了地震災害成因的教學,回應委員在10/7又回應說:「是否真得了解斷層的概念?得調整成一年級孩子能了解的方式來講解,再者地震演練與環境教育的連結是什麼?」我必須說明,地震成因本來就屬於比較艱深的科學知識,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真的不容易了解。而且,地震演練屬於防災教育的一環,而防災教育又是在綠色學校提報文章裡的一個分類項目,我明明都已經按照規定做了,我們師生共同認真完成了一次防震演練的教學活動,為何還是不通過?老實說,我真的有些心灰意冷了。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透過實際演練相信學童已學習到如何面對環境問題,也懂得採取環境行動,面對層出不窮的環境變遷,相信更具有因應能力,但此一活動應屬於學校每學期例行活動,請老師可以多補充一些為什麼會造成地震災害的成因諸如此類的環境教育相關內容,才能獲得較多的葉片數。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09-25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體驗是學習的重要開始,藉由學童親身操作,瞭解防災的重要性,就有機會改變他們對於防災的態度,惟在進行地震演練時,應先尋找適合保護頭部的物品(如書包、簿本等)就地掩護,而非立即關電源、打開門;另外一年級孩子是否真得了解斷層的概念?得調整成一年級孩子能了解的方式來講解,再者地震演練與環境教育的連結是什麼?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10-07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謝謝老師辛苦提報,因地震演練是各校一年兩次的例行性社活動屬於行政措施,能獲得的葉片數不多;如果可以多補充一些為什麼會造成災害的成因,那就跟以往地震演練提報不同,有很多教學素材在裡面,學生學到的知識一定比地震演練還多,葉片數也會一般地震演練提報來得多;所以才會透過「補件」方式,請老師補充一些內容,而非老師提報不通過。另外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導災害成因雖然不容易,但網路有許多防災卡通短片可以提供老師進行教學,因為防災卡通會比一般防災影片更容易讓低年級孩子學習。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10-12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