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國小107年度畢業生「從海上SUP看我故鄉」探索成長營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39 覺知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能源及資源,鼓勵生活中直接利用自然能源或自然形式的物質
- 策劃/執行人:阮文彬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很困難
- 實施期間:1018/06/11
- 參與人數:11
目標:
一、能培養他們的體能、意力、自信、技能、知識、文化,發展健全學生身心靈。
二、能在活動中學習到與夥伴合作的方式,克服困難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培養未來之後樂觀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及解決問題的態度。
三、引導學生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培養其珍惜海洋資源的觀念與態度。
四、學生能習得新技能,提高對水域活動認知,並了解基本水上救生觀念,減少水域意外發生。
五、能了海洋生態資源,近而愛護海洋資源。
進行方式:
這次我們第一天要挑戰完成15公里的海上SUP長途旅程,從海上看看自己故鄉,體會葡萄牙人見到臺灣口中說的「福爾摩沙」。第二天要登上都蘭山,被阿美族稱為「Dugus a dulan」意即「都蘭的山」,是傳說中有藍寶石出產的聖山。為海岸山脈南段最高峰,三雄之一,台東縣山。目前台灣正向聯合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之一。都蘭山又名「台東富士山」,因山形似富士山,日治時期日人稱之為「台東富士」。我們將在畢業前完成這項任務,希望能培養他們的合作、體能、毅力、膽識、自信、技能、知識、文化,來發展健全的身心靈。能在活動中學習到與夥伴合作的方式,克服困難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培養未來之後樂觀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及解決問題的態度。
成果描述:
1.學生再這次的訓練息過程學會忍耐力及體能增強了。
2.學生再這次的挑單過程發現到從海上看家鄉是如此的美,更加愛護家鄉環境的使命,也了解海洋的知識原來是那麼多,更想了解阿美族祖先是如何使用與敬畏海洋的。
實施心得:
校長親自將划槳交給學生,這場特別旅行即將啟程,為了讓應屆畢業生有美好的回憶,台東縣東河國小6月11號從金樽海灘至都蘭海灘,學生將獨立划SUP立式槳板的方式完成這趟旅程。
學習者心得:
(東河國小校長 賴明治:因為東河這裡有很良好發展海域活動的條件,所以希望孩子們不要怕海之外,還可以從海上認識自己的家鄉,也比較接近他們的祖先利用海洋的習慣。)孩子們獨立操作SUP立式槳板,將挑戰20公里的海上旅程,雖然海上風浪逐漸增大,但學生們卻絲毫不畏懼。
(東河國小畢業生 陳○良 阿美族:途中也許會中暑,會很渴,也可能會被離岸流拉走。)
(東河國小畢業生 賴○妤 阿美族: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划完全程。)
(學生家長 林○娟 阿美族:是很開心,但是今天浪大有點緊張。)
在師長及救生人員陪伴下,9位畢業生在海中用力的划行,校方表示這場畢業之旅不只是體力與勇氣的考驗,也讓學生能從不同的視野看見部落,逐漸啟發思考與大自然的關係,未來能更愛護這片海洋與土地。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