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坐公車參訪史博館
- 環境議題:節能減碳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黃o傑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8.05.30
- 參與人數:78
目標:
(一)認識台灣的歷史樣貌。
(二)藉由博物館展品,探索過往與現代間的聯繫,並想像未來區域的發展關係,能主動利用並加以珍惜,進而培養學生愛護與關懷自己的居住地方。
(三)了解不同的族群、統治者在臺灣所型塑之文化,與其形成的原因。
(四)了解自己歷史與文化的特色,主動探索居住地方的人事物,欣賞各類文化,並培養學生學會尊重不同文化。
進行方式:
活動一:【臺史博說故事】使用自製教材簡報及網路資源進行電子白板融入教學。
(第1節結束)
活動二:【臺灣歷史博物館實地參訪】
1.分組
將全班25人,每6人一組,共分成5組,各小組推選出1名組長,負責組內協調、統整之工作。
2.實地參訪:聽取解說並筆記重點。
(第2、3、4節結束)
活動三:【尋寶奇謀】
1、教師以臺灣歷史博物館內常設展品為題,以找尋密碼的方式設計尋寶單,交給各組組長。
2、以史博館1樓大廳為出發地點,出發前老師再次叮嚀館內的參訪禮儀,切勿喧嘩。
3、給予課程活動時間的限制,優先解題完成者,整組回到出發點,將所解密碼交由老師,確認無誤後即為優勝隊伍。
4、為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前3隊答題正確無誤完成者,給予獎勵。
成果描述:
1.透過坐公車來參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並且說明這是一趟低碳環保之旅,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省錢又環保。
2.配合五年級的社會科教材,配合臺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品,幫助學生發展自我探索的能力,而且了解台南古蹟的歷史背景,讓學生能真實的認識歷史,進而培養學生愛護與關懷自己的故鄉。
3.透過解說人員詳細的解說,能對早期台灣社會生活習態有更深瞭解,瞭解台灣是經過無數前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經濟奇蹟。
4.藉由多元化、活潑化、活動化的資訊融入教學策略,讓學生更能快樂地學習。尤其以戲劇方式來導入日據時期民眾的日常生活,以及蔣渭水的議會民主運動。讓學生能夠參與並且瞭解當時的真實狀況。
實施心得:
一、 台灣歷史博物館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場域,館內佈置台灣不同時期的社會面向,也記錄了先民為這片土地所做的各項努力,讓學生了解台灣歷史的演變,同時也能與學校課程結合,讓學生加深加廣的堆疊知識領域,這是非常棒的課程教學。
二、由於教師在課堂上已透過簡報介紹台史博的陳列品,由實際參訪的學習方式,可以有效的加深學生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感,館內的文物的展示都是以近代台灣為主,許多雕像模型都做得非常生動,讓學生能了解身歷其境,經由解說人員精闢的解說,學生更能了解生態及歷史的重要性,並且透過親自體驗的方式,從樂趣中來感受先人的辛苦。
三、以戲劇融入配合陳列,擴大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不致於接受生硬的講述,很多活動學生能參與例如國民健身操,議會請願,和服更換。
學習者心得:
學生小名:參觀史博館可以見識到前人的智慧結晶,等同走入時光隧道,讓我學到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學生小駿:今天來史博館,讓我了解到台灣演變的過程,同時了解台灣週遭的生態非常豐富,特殊種類甚多,小小的一塊島嶼能有如此豐沛的自然資源,我們要更加珍惜。學生小珍:今天的參觀讓我印象深刻,坐了時光列車,彷彿遊樂台灣四百年,好有趣!學生小光:今天做扇子的課程很好玩,許多同學都做得很漂亮。馮老師:蠻有趣的課程,大家一起坐公車,節能減碳又環保。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