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6
葉片數:8
澆水器:0
主題活動提報

評分項目

3
3
4
4
4

與大自然共生:作物與時節

發表日期:2024-12-27
發表人:陳靜宜

農村生態
  • 環境議題:農村生態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氣候變遷
  • 議題實質內涵:J37 理解氣候變遷對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具體影響(生態、水資源、生活、健康、農業、地景)
  • 策劃/執行人:陳靜宜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01~12/27
  • 參與人數:26

目標:

從「與大自然共生」的觀點欣賞田間的動物與昆蟲,並
對作物與時節具有基本認識。 
(1)了解各種節氣的由來。 
(2)節氣對應的日期與該節氣所代表的意義。 
(3)節氣與農村的關係。 
(4)十二個月的農作物。

進行方式:

(1)請學生查詢24節氣名稱並約略了解含意,(每個人負責查詢一個節氣)。
(2)藉由與24節氣的相關農事與氣候的俗諺,了解該時節的氣 
候狀況。 
(3)學習依據時節來決定種植的作物種類及氣候變遷對自然環境的具體影響。
(4)將上述學習成果整理繪製在要種植作物的太空包上。 
(5)學生上台分享及介紹節氣。
(6)種植作物。

成果描述:

1.學生透過查詢並分享24節氣的名稱及意義,深入了解各節氣的氣候特徵、農事活動以及與自然環境的關聯。對農作物、節氣、及農村生活有基本認識。
2.在實地種植作物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況,並反思節氣與植物生長之間的關聯。

實施心得:

學生在查詢節氣及其背後的含義時,積極參與討論並表達自己的見解,這不僅幫助學生了解每個節氣的特徵,也激發了他們對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的興趣。最後通過實際繪製太空包並親手種植作物,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課後仍持續不斷的關注自己栽種的作物,這樣的學習方式使知識更加具體且深刻。

學習者心得:

(1)在繪製太空包及種植菜苗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與大自然的聯繫。透過這樣的親身體驗,更能理解農業生產的艱辛,未來我期許自己能更珍惜食物。
(2)在討論節氣與農作物選擇的過程中,對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有了更具體的認識。希望以後能夠學習更多關於如何應對環境變遷,保護我們的自然資源這些相關的知識。
(3)這個課程讓我更加了解節氣如何影響農作物的生長,以前我從未意識到每個季節其實都和作物生長緊密相連。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結合課程,規畫多元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投入,不僅更能達到自我學習,同時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正確概念和思維,透過實作實踐所學,在過程中有共同的話題和經驗可以分享,在環境教育的態度上有正面的效果,活動設計相當有教育意涵和符應素養,值得推薦!感謝老師的用心。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5-01-06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