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菜單-省躬國小自煮海鮮料理
- 環境議題:綠色採購與消費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1 覺知人類過度的物質需求會對未來世代造成衝擊
- 策劃/執行人:張瑾玥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1.10-111.12
- 參與人數:30
目標:
一、認識海洋生態及面臨的危機。
二、實地造訪魚市場現場訪問糶手及魚販,認識海洋生物多樣性。
三、從自己的餐桌省思吃對於了嗎?進而理解買對魚吃對魚的重要性。
四、培養學生永續海鮮,海洋永續,買對魚,吃對魚,才能年年有魚的海洋保育的觀念。海洋保育的觀念,人人有責,刻不容緩。
進行方式:
一、老師請學生思考自己每日餐桌上的海鮮,再對照海鮮指南供學生閱讀省思,讓學生認識不同魚類的故事。
二、認識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編研出版的《台灣的海鮮指引》摺頁,將台灣常見的六十餘種水產品分成建議吃(綠燈),想清楚再吃(黃燈),以及避免吃(紅燈)等三種類型,並且落實生活中。
三、實地造訪魚市場,體驗魚販的辛勞,透過訪問魚販認識生物多樣性及了解海洋資源枯竭的因素。
四、與亞洲餐旅學校合作,學生將親子採購的食材分組料理,並品嘗互評,學生寫出對於此次教學活動的學習心得,並與全班分享.
五、撰寫心得感想於聯絡簿,與家長分享活動所學。
成果描述:
一、從海鮮指南教導學生認識海產紅綠燈,懂得吃當季,才能吃到最新鮮、價格最合理的海鮮,也能了解減少碳足跡及食物的運送里程。
二、跨領域結合健康領域、綜合及環保議題設計主題式教學,藉由「造訪魚市場」訪問活動,學生學習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三、學生能尊重每條魚都有牠的故事,認識每種漁法、每條魚是怎麼來的,適量地吃,不破壞生態。
四、學生以綠燈海產設計自己的菜單,並親自料理。
五、拯救地球捍衛海洋,從自己著手,學生皆能將此概念帶回家中與家人分享,也影響了晚餐的料理方式。
實施心得:
海洋保育就從走進學生的生活圈開始,從魚市場主任口中分享魚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多樣的生物,也教我們要挽救海洋,除了政府要嚴格執行總捕獲量管制、漁民與社區要自主管理外,一般消費者能做的,很簡單,就是「買對魚,吃對魚」,或是進一步幫忙種水草,淨化海洋。
透過本體驗活動建立學生綠色海鮮及海洋保育的觀念,在吃魚之前也能夠響應,只選購有永續海鮮認證,以及有產銷履歷安全保證的養殖水產品。不但保障健康,也對海洋保育盡一份力量。
學習者心得:
A學生:這是我第一次摸到生食、認識海產,還能自己切食材、自己料理,很有成就感。我回家之後再次進廚房,這次我利用蛤蜊本身的鮮美湯汁,加上綠竹筍和鮮菇,煮出無比的鮮滋味唷!家人都叫我「料理小煮廚」呢!
B老師:感謝學校主任規劃一系列很有意義的課程,提升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興趣,俾利有效學習。我也在這次活動中獲益良多,收穫滿行囊!減碳行動深植我心!
C家長:能夠品嘗到自己小孩料理的美食,很感動小孩長大了,也很謝謝學校主任規劃一系列的課程,讓我們都學到如何吃對魚,也能對環境盡己之力,感謝學校的教育能讓孩子身體力行,進一步影響家人對海洋永續的重視。減少碳排量呢!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