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天文館校外教學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李俊儫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7/10/02
- 參與人數:37
目標:
1、認識指南針及製作。
2、利用上課得到的天文相關知識,完成闖關活動。
3、認識台灣平地最大的望遠鏡。
進行方式:
1、先由館方人員進行方位辨別及指南針、時錶法的介紹與教學;之後再由學生進行時錶法的操作,以及利用簡單的材料製作簡易指南針;最後再進行館區的動植物介紹。
2、利用步驟一上課所學進行闖關活動:
(1)古代指南針拼圖尋寶:完成上課所看到的各種指南針的拼圖。
(2)望遠鏡拼字接龍:利用雙筒望遠鏡搜尋遠方的字卡,完成接龍遊戲。
(3)天文館生態連連看:認識園區內的各種動植物。
3、觀賞3D劇場:愛因斯坦的時空魔法。
4、認識天文望遠鏡:認識台灣平地最大的望遠鏡,以及可以觀測太陽的天文望遠鏡(BRC-250、Meade14)。
成果描述:
透過上午的課程,學生們認識了指南針以及方位辨識的相關知識,藉由闖關活動的操作,讓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下午的課程中,學生認識了天文館的三組天文望遠鏡,雖然大白天無法實際觀星,但能認識這麼大型的望遠鏡,也算是拓展了視野。
實施心得:
方位辨別跟觀星算是自然科中較難理解的兩個單元,藉由親身體驗跟實際操作,讓學生更容易吸收。不過在觀看3D影片時,因為” 愛因斯坦的時空魔法”是在講述相對論,學生比較難以理解,之後在行前應該先作簡單介紹,以免學生看得一頭霧水。
學習者心得:
1、學生甲:原來用磁鐵摩擦雙頭釘就可以製作指南針了。
2、學生乙:可惜不是晚上,不能用望遠鏡看星星。
3、學生丙:要把那麼大一台望遠鏡搬上山,真是辛苦。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