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安無塑
- 環境議題:綠色生活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8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策劃/執行人:洪妙珮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容易
- 實施期間:110學年上學期
- 參與人數:30
目標:
1.學習與大自然共存方式,落實減塑生活
2.了解保護大自然是每個人的責任
3.學習無痕旅行觀念
4.體會環境保護和自己的關係,並主動實踐落實在生活中
進行方式:
觀看綠色和平組織志工前進花蓮深林進行淨山活動影片後,與學生探討這些志工們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動愛護台灣土地,為山林盡一份心力,接著解說山林亂丟廢棄物是如何被製造出來,讓學生了解保護大自然是每個人責任,確實實踐無痕旅行的真諦,並用心體會台灣自然之美進而保護台灣自然生態,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成果描述:
1.藉由影片志工們的無私奉獻,了解志工們工作性質及犧牲奉獻的精神。
2.講述山林或海邊過多無法運載的垃圾是來自一群沒有環保觀念、缺乏公德心的人所堆積製造而來,倡導無痕旅遊的觀念,體會環境保護和自己的關係。強調無痕旅行的重要性,除了不製造垃圾還能隨手撿拾垃圾,還地球美麗面貌
3.改變生活習慣,落實源頭減塑運動1.出門自備餐盒、餐具、水壺、購物袋2.不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3.減少消費瓶裝水與飲料,只有源頭垃圾減量,才能減低垃圾汙染機會
3.延伸活動: 教唱一首「藍色地球」感受歌詞中意境,並學習愛地球不是口號而是要身體力行。
實施心得:
藉由影片,發現花蓮的好山好水本是令人心曠神怡之寶地,每天卻有超過一百公噸的垃圾量等著運往宜蘭利澤焚化廠處理,過多無法運載的垃圾,只能在垃圾場堆置。真正愛台灣表現應該從「心」出發,真正解決方法應該是自我源頭管理,減塑新生活全民動起來,擺脫「塑化人生」,一起與美麗的台灣相安無塑。
學習者心得:
1.自備購物袋,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2.攜帶環保餐具,少用免洗猜具
3.旅行綠背包,減少不必要的垃圾及節省資源
4.不使用過度包裝精緻的產品,減少廢棄物產生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