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02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1
2
1
3
2

認識雜糧

發表日期:2022-06-21
發表人:paul

農村生態
  • 環境議題:農村生態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J34 理解糧食與營養的永續議題,包括:地方與全球的公平
  • 策劃/執行人:陳志聰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容易
  • 實施期間:110學年度第1學期
  • 參與人數:19

目標:

1、認識雜糧的生長型態。
2、台灣雜糧的自給率之資訊蒐集。
3、國產雜糧的供給範籌。
4、能自行種植雜糧。
5、因應國際情勢雜糧的價給問題。

進行方式:

1、申請雜糧種子並於校訂課程中-「食農教育」實施。
2、利用學校自製堆肥種植雜糧並觀察記錄。
3、蒐集各種種植資訊,並了解生長期間所遇到的難題。
4、雜糧結果收成時的應用。

成果描述:

1、種子部份種類發芽率偏低,如:薏苡
2、小麥的成果良好,讓學生親自體驗小麥的收成。
3、國產紅藜生長良好,結果的顏色相當美麗。

實施心得:

1、學生第一次體驗雜糧的生長樣態。
2、一般學習者都是只喝豆漿而不知道黃豆的成長情形,種植後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3、毛豆黃豆黑豆原來都是一家人,只是成熟度的不同而以。
4、雜糧種植難度不高,學生皆能成功照顧植株。

學習者心得:

1、第一次看到小麥的植株真的難得。
2、自已種下的種子成長後又結果實,辛苦沒有白費。
3、紅藜一串串果實的顏色好美麗,採收後乾燥午餐就加菜了。
4、雖然黃豆的量很少,但也學習到了如何種植黃豆。

補充:

學生樂於為自然對話,在戶外的空間,心也開了。動手操作並關心照顧自已的雜糧。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藉由雜糧種植的食農教育讓學生了解食物到餐桌的生產里程,讓學生能惜食並讓特色糧食紅藜能藉由課程推廣出去。課程可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2.12.15項指標,並加廣相關環境議題,如友善農法.食物里程。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06-2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