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要知道魚價-北海岸環境、魚種生態探索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J34 理解糧食與營養的永續議題,包括:地方與全球的公平
- 策劃/執行人:顏端佑、余慶俊、陳雅利、洪佳琳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很困難
- 實施期間:110.10.25
- 參與人數:50
目標: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
2-3-3 認識全球環境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及其背後的文化差異。
3-1-1 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不隨意傷害生物和支持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3-2-1 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進行方式:
1.課程介紹北海岸地形與漁業物產
2.走訪漁村信仰中心
3.北海岸環境地形考察
4.漁港市場魚貨考察與價格探索
5.撰寫學習心得
成果描述:
1.學生瞭解北海岸地形,並實際踏查。
2.透過走訪漁村廟宇,了解台灣民間信仰與北海岸地區廟宇特色。
3.學生走入魚市場瞭解水產販售種類與交易模式。
4.透過環境教育、食農教育與人文鄉土教育,可以進一步瞭解北海岸環境、漁村與物產特色,並從中強化環境保護、永續發展精神。
實施心得:
1.透過實際考察,學生走入北海岸,瞭解當地海岸地形,將課程所學習的風化、侵蝕、沿岸地形等盡收眼底,印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2.學生走入漁村,探索漁民信仰,將環境教育融入人文教育,瞭解在不同的環境下,人們的生活模式與信仰差異。
3.走進魚市場瞭解水產販售種類與價格,透過與商家訪談得知各季節水產、烹煮方式與生態危機,服膺新課綱所推行的「探究與實作」,學生可以瞭解當吃下肚裡的水產牠的來源以及背後可能淺藏的生態問題。
學習者心得:
1.林同學:這次踏查,因為下大雨所以大家的衣服都濕掉了,但十分充實,尤其這是我第一次進入魚市場,瞭解魚、蝦、螃蟹的種類與價格。
2.陳同學:這次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魚市場訪問店家得知:(1)蝦蟹類在哪個季節最盛產(2)原來石斑魚,蝦子都是養殖的,所以不會有最盛產的。(3)三點蟹,它們都是要用清蒸的會比較好吃;但是像蝦子類的,就是可以用胡椒粉下去炒蝦。
3.李同學:這次去爬金山的神秘海岸遇到下雨,真的是超辛苦的。除了雨把我們淋得向落湯雞外,海邊吹起東北季風,真的讓我感到瑟瑟發冷。不過透過這樣看到了北海岸的地形,也見識到東北季風的威力。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