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祝福-食農教育校園循環:校園落葉堆肥箱設置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1 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 策劃/執行人:林作逸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0514
- 參與人數:25
目標:
教育學生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培養他們對環境永續發展的意識。
促使學生認識堆肥的作用,並透過實際動手設置落葉堆肥箱,理解有機物如何在自然中循環再生,減少資源浪費。
激勵學生參與氣候行動,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降低碳足跡,並增強應對全球暖化和極端氣候的能力。
進行方式:
創客實作:教師指導學生設計並建立校園落葉堆肥箱,從選擇材料、構建結構到理解堆肥的過程,學生全程參與,並學習堆肥的環保益處。
戶外體驗:學生負責收集校園內的落葉,投入堆肥箱中,並定期觀察堆肥的進展過程,記錄物質如何分解並轉化為肥料。
學習反思:學生在活動結束後,進行小組討論,反思如何在校園和家庭中實行物質循環,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並將堆肥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成果描述:
校園成功設置了堆肥箱,並開始進行校園落葉的回收與堆肥,掌握了堆肥的基本知識和技術。
學校師生了解了物質循環的概念,親身體驗了有機廢棄物如何轉化為有用的肥料,並認識到資源回收的重要性。
此外,學生還學會了如何在校園中實現可持續發展,進而反思在家庭和社區中如何實踐資源循環利用。
實施心得:
創客實作的形式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增強了他們對可持續資源利用的理解和興趣。
觀察到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展現了較高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並對堆肥的環保益處產生了濃厚興趣,討論如何將這些技能應用於日常生活。
教師認為,這類實踐活動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環保意識,也讓他們能夠從身邊的生活開始,參與氣候行動。
學習者心得:
學生表示設置堆肥箱的過程既有趣又富有挑戰性,讓他們學到了很多關於自然循環的知識。
他們特別感興趣於堆肥如何能夠減少垃圾並改善土壤,認為這是一種有趣且有益的方式來幫助環境。
學生希望未來能夠參與更多此類活動,並將學到的堆肥知識分享給家人,實踐到家庭生活中。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