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珠蔥體會農民辛勞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謝皓衡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9/8/30-2019/9/30
- 參與人數:4
目標:
1、能認識紅蔥頭的球莖可以生長出珠蔥。
2、能透過實際有機栽種的方式瞭解珠蔥的生長。
3、能透過親自栽種珠蔥體會農民的辛勞,並體會農民看天吃飯的辛酸,進而珍惜食物。
進行方式:
1、教師引領學生先將紅蔥頭脫落的外皮剝除,並撥成一瓣一瓣的大小,最後將紅蔥頭栽種至土中。
2、接著,透過澆水與觀察的過程照顧珠蔥的生長歷程。
3、再來,師生共同思考避免讓珠蔥等農作物遭受颱風損害的方法。
4、最後,教師與學生共同思考農民栽種作物時的辛勞,學會更加珍惜每天所擁有的食物。
成果描述:
1、學生能透過將紅蔥頭的外皮去除的動作,將紅蔥頭分成一瓣一瓣的大小,過程中認識珠蔥是由紅蔥頭的球莖所生長出來的。
2、教師運用學習單讓學生學習栽種、澆水實際觀察,瞭解珠蔥的生長速度很快速。
3、雖然因為颱風的緣故沒辦法採收導致珠蔥的損害,但是從中學生共同思考方法:下一次可以更早採收,或是換個角度想,這些損壞的珠蔥提供給菜園更多的養分,讓此次的珠蔥栽種活動不是以失望做結束,而是形成更大的栽種動力。
4、從珠蔥的栽種中也可以瞭解農民栽種作物時的辛勞,也更進一步的學習珍惜我們所擁有的食物。
實施心得:
教師從與學生栽種珠蔥的過程中,讓學生透過一開始的紅蔥頭栽種,一直到每日的澆水,都讓學生親自參與與勞動,從中體會出農民栽種作物的辛苦。雖然最後此次的珠蔥栽種因為颱風攪局無法採收,讓辛苦化為烏有,但是也讓學生上了生命教育的一課。在學生失望無法收成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避免讓農作物無法收成的方法,學生可以想出提早搶收的方法,就如同現今的農民使用的方法,以避免作物的損害。而教師也讓學生體會「農民靠天吃飯的道理」,進一步更珍惜每一餐所擁有的食物,達到力行餐餐完食不浪費的任務。
學習者心得:
學生一:珠蔥雖然比較不會有蟲去吃它,但是沒有下雨時就需要去澆水,很辛苦。學生二:阿祖也有種珠蔥,我以前都以為很簡單,但是我覺得很不容易,下次我要一起去幫阿祖,讓她不要那麼辛苦。學生三:雖然我們種的珠蔥都倒了,不能收成,但是它可以提供我們的班級農場養分,下一次我們的珠蔥一定會種的更好。學生四:我會把每天的食物都吃光,因為農夫很辛苦。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