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69
葉片數:4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4
3
4
4
3

環境教育自然體驗-「大自然拾荒表」

發表日期:2022-03-15
發表人:北源

認識校園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實體遊戲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蘇吉勝老師 吳雪菁老師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年11月、111年3月
  • 參與人數:4

目標:

開發多元智能,培養多方興趣,協助學生在體驗與實踐的過程中,學會處理生活問題。增進思考的能力,在自我探索的同時提高自信心。
1.了解自然探索活動的意義。
2.培養自然觀察的能力。
3.能表現團隊合作。
4.對環境保護付出行動。

進行方式:

1.介紹大自然拾荒表使用方式。
2.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完成大自然拾荒任務。
3.各組展示大自然拾荒表紀錄及回收袋。
4.分享討論大自然拾荒表內容與環境關係。
延伸活動:帶學生討論非自然物出現的可能原因及對環境的影響。

成果描述:

看到學生享受活動中的樂趣,親近自然成為拾荒高手。未來教學設計可以擴大自然拾荒的活動範圍及拾荒任務的多樣性,走向戶外,讓學生藉由環境教育體驗台灣山林。
1.學生藉由自然體驗活動開展自然觀察的能力。
2.學生了解環境中植物-辨識樹的經、葉、花、果等形態特徵的差異。
3.學生能探討自然物與環境關係。
4.學生能探討非自然物出現的可能原因及對環境的影響。

實施心得:

自然觀察與自然體驗是帶孩子親近自然、接觸環境教育最容易的方法。在校園裡進行在地環境體驗,帶著學生運用自己的感官來感受環境中的一草一木。透過活動可以讓學生培養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對環境的好奇心,自然地去接近校園。以自然拾荒的方式體驗觀察校園的微地貌,並提供學生有學習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分享彼此的心得及所見所聞,加深學生對校園環境的認識。
    有時我們常忽略生活周遭以及校園的微小事物,藉由活動讓學生睜大眼睛,找出校園中的自然物以及不屬於自然環境裡的非自然物,一起探究它的前世今生。

學習者心得:

S1:我覺得拾荒任務很有趣,原來可以在校園發現這麼多新奇的事物,找到許多不同樹的果實和樹葉,尤其是蛋殼碎片,下次還要挑戰羽毛,一定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東西。
S2:以前我不敢摸髒髒的東西,看到毛毛蟲和蜘蛛會很害怕,這次的活動讓我發現這些昆蟲也沒那麼可怕,還找到校園覺得美麗的花朵,
看到同學直接撿起狗便便真厲害。
幫忙撿垃圾對學校和環境很有幫助,覺得校園中找到垃圾,應該是有人不小心掉的或是從別的地方飛過來的。

補充:

參考資料來源:約瑟夫.柯內爾─與孩子分享自然。
教學影片網址: 環教教學影片-大自然拾荒表https://youtu.be/dau5_8YRjpI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愛樹教育不是本文章的主軸,請改為一般提報。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03-25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感謝老師分享。
    藉由和課程的結合,在教學中融入環境教育的議題,培養學生重視環境的行為和技能。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03-28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