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與乞龜文化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許鈴慧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1.4.11
- 參與人數:73
目標:
1.瞭解臺灣周遭的海洋資源及其保育策略。
2.瞭解臺灣海洋文化,並領略海洋冒險、進取的精神。
3.瞭解海洋民俗活動、宗教信仰與生活關係。
3.涵養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
進行方式:
1.介紹海洋教育之學習主題重點。(ex.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
2.宣導海洋民俗活動、延伸的宗教信仰與日常生活的相關性。
3.藉由簡報介紹臺灣周遭海域的五種海龜及外型特徵。
4.播放公視【平安龜完整版|滿滿的海龜放送💦|中英字幕4K紀 錄片】
5.介紹在岸邊或海洋裡對海龜保育方式。
6.藉由有獎徵答,增強學生對海洋生物的保育策略。
成果描述:
1.學生認識台灣附近海域的海龜種類。
2.瞭解在農曆正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會有乞龜的傳統文化活動。
3.認識屏東小琉球的海龜生態。
4.學習尊重、保護海龜的方式。
實施心得:
學區地處傳統農業的小村落,接近大海的機會較少,但學生對於動物生態充滿興趣,而且在地的廟宇也可見到麵龜、米龜的祭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連結到乞龜文化的起源,及瞭解海龜對沿海居民的象徵意義,迄今認知我們對海洋生態的保護使命,一起維護海洋環境。
學習者心得:
0君:原來海龜是用側盾片來區分種類。
0嫻:我們去小琉球有看到海龜,導遊說不能摸牠。
0詮:在下營廟宇的神明桌上有看過有人拜海龜造型的肪片龜,那
很好吃。
0幃:下次元宵節,我要請媽咪帶我去參加高雄的大海龜遊行。
0瑄:下次有機會去看海龜,我知道要蹲低、安靜、不打擾、不碰觸海龜。
0翰:我要和海龜一起游泳,我不會餵食、不追逐、不傷害牠。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