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訪東眼山的夜精靈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李如華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2年11月18日
- 參與人數:18
目標:
1.讓學生了解東眼山內教學資源的多樣性。
2.提升學生對東眼山自然資源的熟悉認識。
2.讓學生了解生物的多樣性與人類共享地球。
3.讓學生從活動中學習愛護環境。
4.讓學生從活動中學習尊重大自然。
5.讓學生從活動中學習珍惜生命。
進行方式:
1.請學生用最安靜的方式夜訪東眼山。
2.請學生穿雨鞋戴頭燈與相機探訪叢林中的生物。
3.請學生在不傷害生物的情況下觀察生物的習性。
4.講師為學生講解夜觀生物的特質與習性。
5.請學生討論與發表透過親身體驗感受生物的魅力。
6.請學生離山宣誓愛護山林愛護生命。
7.請學生回家後分享夜觀心得與心靈洗滌。
成果描述:
因為學生是晚間成教班的學生,年齡從18歲到72歲。國籍分佈於臺灣3人、越南10人、印尼3人和泰國2人。在讀成教班之前的學歷有本國不識字以及國外國小、國中和高中。希望能用寓教於樂的方式,讓他們能了解住在台灣,桃園市內有風景優美,生態資源豐富的東眼山,內藏許多生物多樣性。讓在平常看不到和不認識的生物,如何在我們生命中留下印記。透過這次東眼山的夜觀,每個學生經過導覽老師的帶領與講解之下,幾乎驚喜連連。第一次晚上聽到貓頭鷹的叫聲、第一次看到單獨的螢火蟲、第一次看到好幾個人面蜘蛛、第一次看到好幾種青蛙(大頭蛙、莫氏樹蛙和癩蛤蟆),連平常最怕的龜殼花卵和赤尾青竹絲都覺得新鮮可愛,打破平常的思維,這些生物值得我們去關心與愛護。老老少少的學生都像小學生一樣好奇與驚喜,但比小學生多了一份感動與熱情。每位學生都在無形中學到了以尊重、愛護與開放的溝通方式與學習態度,去愛護地球上各式各樣的生物,了解地球不是人類專屬的財產,而是人類與環境、生物分享地球,進而去愛護生物尊重生命,保護地球,讓地球和一切生命能長長久久的永續生存。
實施心得:
這一此的東眼山夜觀之旅,一開始並不敢設想能讓不同年齡、知識文化背景不同和國籍不同的學生,能從踏山郊遊中真正學習到認識大自然的美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大部份學生並不知道什麼是生物多樣性和生物生態的重要,甚至還認為這與他們沒什麼關係。以前看到蛇會怕或是打死它免得傷人。白天看到青蛙也不覺得可愛,看到蜘蛛就想把它弄破網讓它無家可歸。沒想到一切比預期的效果好很多,讓我覺得環境教育不限年齡不限國籍與知識背景,只要有心開始,把種子播下去,就會生根發芽。今後還可嚐試各種不同的領域,帶領著這群大寶貝,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來學習環境教育,散播種子,讓種子回去散播更多的種子。
學習者心得:
1.感謝老師能帶我們參加一個很特別的校外教學,看到平常都沒接觸過的實景。
2.本來不想來,覺得東眼山夜觀有什麼好看?沒想到我看到也學到我生命中沒有過的經驗。
3.一開始我以為只是爬東眼山,沒想到真的要晚上去看東西。帶著有一點害怕的心情和大家一起走。剛開始還真的有點害怕,但看到水溝牆上的青蛙和路邊上沒看過的馬陸,還有池塘邊上的綠蛇,這一切都很真實,不是在電視上看到的,感覺很特別。
4.謝謝解說老師,他很有經驗帶我們一群什麼都不懂得大人,認識到原來山裡的晚上,是這麽精彩。
5.這次非常高興能和同學一起晚上夜觀東眼山,我平常忙於工作沒有機會到山上還在晚上跟著老師同學一起學習,這次的户外教學,真的很特別,下次還想參加。
補充:
這次的發想是因為學務主任的建議,我一開始也不敢這樣提議,必竟學生年齡差很大,工作也忙碌,想法也不同。沒想到到最後大家還是參加了,這樣讓我更擔心,如果效果不好,或是他們無法體認生物多樣性的觀念,無法體會每個生命都是美,或是覺得很無聊不好玩。但這班學生放下工作、放下家人和同學們一起參加這個不一樣的校外教學,也學習到這些本是在他們生命中很少有的經驗與想法。雖然不敢說他們在這一次的學習中,學到很多,但是這小小的種子已經種在他們的心中,假以時日一定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