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樂學-猴硐貓村聖地
- 環境議題:動物保護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江主任/朱老師/蔡老師/江老師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1年07月21日
- 參與人數:20
目標:
一、透過實際走讀猴硐貓村,覺知家鄉及人類的發展,了解地方歷史特色。
二、讓學生了解猴硐貓村周遭的自然環境與生態。
三、宣導愛護動物的重要性。
進行方式:
一、由學校老師及外籍老師帶隊至猴硐貓村進行實地訪查。
二、參訪煤礦博物館,了解當地傳統產業及歷史背景。
三、探索地質博物館與瑞三本坑文式館,了解當史前風貌。
四、與貓村貓咪合照,於課堂中宣傳與動物接觸的經驗、並宣導愛護動物之重要性。
五、藉由有獎徵答方式,促進學習動機及維持師生互動,讓學習更有效果。
8:52-8:57搭火車
9:00-9:30貓村(貓公所)
9:30-10:00煤礦博物館
10:00-10:15前往地質博物館
10:15-10:50地質博物館+瑞三本坑文式館
10:50-11:10前往遊客中心
11:10-11:35遊客中心
11:35-11:45集合→火車站
11:57-12:08搭火車
成果描述:
一、沿途介紹周遭的自然環境與生態,透過實際走讀認識猴硐環境及貓村形成的過程。
二、在實地訪察的過程中,孩子們了解猴硐的傳統產業---煤礦的發展史,對在地環境及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三、猴硐以貓村聞名,學生在觀察貓咪的過程中,避免棄養及反思如何做才能給貓更好的照顧。
實施心得:
一、參觀猴硐煤礦博物館、地質博物館、瑞三本坑文式館,讓學生了解侯硐的在地文化及採煤歷史,進而認識侯硐的地質及相關知識。
二、前往貓村(貓公所)沿途介紹猴硐環境及貓村形成,老師適時補充介紹並宣導愛護動物,導引學生認識、了解、尊重、愛護及欣賞貓。
三、感謝帶隊老師及助理帶著孩子注意附近環境是否安全。
四、有獎徵答方式激發學生踴躍發表學習樂趣,也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的機會及分享想法。
學習者心得:
學生A:聽導覽員說煤礦坑有很多禁忌傳說,要遵守規範,才能迴避災難。
學生B:猴硐以前是煤礦區而不是貓村,後來有這些可愛的貓才大量吸引遊客拜訪,隨處的小角落都看得到貓咪在這睡覺。
學生C:老師說這裡有很多是棄養的貓,我們應該要多愛護動物,不隨意亂摸。
學生D:謝謝導覽員跟我們介紹很多有關猴硐的歷史。我們還發現有一間房子裡面都是貓咪,好多不一樣品種的貓咪。謝謝主任請我們喝飲料。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