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妝點秀—餘裕空間美化
- 環境議題:環境藝術
- 執行方法:文藝活動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J32 了解永續發展的意義〈環境、社會、與經濟的均衡發展〉與原則
- 策劃/執行人:梁孝佩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7/09/01~108/01/20
- 參與人數:130
目標:
本單元彩妝校園,在課程設計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分別是:
(一)欣賞並了解現代公共藝術裝置的表現概念。
(二)討論及創作校園彩繪公共藝術。
(三)最後是培養人與生態環境互相尊重的態度,與愛護自然環境的素養。
進行方式:
課程中介紹綠建築概念及中外公共藝術讓學生經由分組討論以校園為畫布,設計符合環保、生態理念的公共藝術彩繪。
(一)同學們分組於課堂討論三個地點的改造想法,透過網際網路資料的搜尋、小組分組討論集思廣益,培養營造美感而優質環境的能力。
(二)以校園舊廚房餘裕空間為發想,老師以心智圖模式討論牆外圖像的可能性!
(三)分享與討論發想的點子,同學們回饋及老師講評,本課程以審美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審視、探討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去省思校園餘裕空間的問題。
(四)結合本校四季主題課程(單車、登山、溯溪、泛舟)與社區藝術家親臨指導及建議,完成校園牆壁彩繪。
成果描述:
在社區藝術家及老師團隊及師生齊心努力下,原本枯燥無「色」的水泥牆面,頓時活了過來,留下美麗的回憶並透過校園藝術彩繪活動,提升校園和生活環境的藝術性,讓學生用畫筆豐富了校園,體認生活處處是藝術,也期待替學校留下一件值得紀念與回憶的作品。
實施心得:
藉由多面相的藝文創作激發並陶冶學子才能,進而潛移默化社區藝術、人文氛圍,環教食農、有機生態、鐵牛力阿卡遊學,找到孩子最初珍貴學習的原點,推動參與式教學模式使視覺藝術教學成果落實於校園環境中,並營造出深具人文與藝術氣息的優質學習環境,以達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學習者心得:
(一)學生回饋S90104:「彩繪牆面,校園頓然變得更漂亮,希望大家能更愛護美麗的校園,讓它能繼續美麗下去。」
(二)學生回饋S90202:「參加彩繪牆面後,才知道噴漆也可以拿來畫圖而且有成就感,而且這是我們九年級創作的,畢業後我還要回來看我們畫的東西。」
補充:
現在學生在面對由科技與文明發展所引發的「環境問題」普遍素養提升不少,但較缺乏的是價值澄清以及進一步理性判斷的能力,期待本課程結束後的最終目標能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思考並理性尊重做選擇與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