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隻受傷的小蝴蝶開始
- 提報分類表:生物多樣性
- 策劃/執行人:陳慧娟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1-11
- 參與人數:30
目標:
結合特色課程與生活領域課程,透過一隻小朋友在校園中發現的”淡小紋青斑蝶”,引導學童透過實際觀察與教師說明,對於該物種有所認識與了解,盡而引導啟發學童探索生物成長歷程與物種特色之興趣,盡而培養小朋友尊重生命與熱愛自然的情感。
進行方式:
1 引導小朋友觀察這隻檢到但受傷的”淡小紋青斑蝶”,並透過近距離接觸,引導小朋友觀察蝴蝶的口器、翅膀、腹部、性斑……等構造。
2 佐以之前在校園中飼養的淡小紋青斑蝶照片,強化小朋友對該種蝴蝶的認識。
成果描述:
1. 學童能親身並透過近距離接觸觀察”淡小紋青斑蝶”的構造
2. 學童能透過照片資料對”淡小紋青斑蝶”有進一步的認識
3 學童在檢拾這隻”淡小紋青斑蝶”觀察後,透過將牠小心放入花叢中的過程,能學會尊重生命的態度。
實施心得:
1 透過觀察與教學活動,小朋友能對”淡小紋青斑蝶”有基本的認識。
2 因為這隻蝴蝶已經受傷,且教室的環境及人力也無法飼養成蝶,所以只好將牠放入盛開的花叢中,讓這隻蝴蝶回歸自然。透過這樣的處理方式,讓小朋友學習並養成尊重生命的態度。
學習者心得:
1 這隻蝴蝶的翅膀受傷了,很可憐,也許牠沒辦法在活很久了。
2 雖然花從裡面有花蜜可以吸,但不知道牠還能生活多久。
3 既然我們沒辦法照顧牠,就把他還給大自然吧!
4 照片中有"毛筆器",但實際上婐們卻沒觀察到,下次我有看到這種蝴蝶時,一定要認真的再觀察看看。
補充:
觀察活動結束後,還是得再三對小朋友說明,因為這隻蝴蝶已經受傷,我們也無能力無法飼養,所以真的還是得把它放回大自然中。當然在放回的過程中,盡量得找較安全且亦獲得食物的地方比較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