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野花的距離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黃意雯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2019.4.18~2019.6.20
- 參與人數:26
目標:
1.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
2.認識校園野花的外觀與特性。
3.透過用心觀察校園發現大自然的變化與它的美。
4.對於周遭環境的植物會主動去觀察了解並分享。
進行方式:
1. 配合綜合課「生命萬花筒」,共讀繪本「我家附近的野花」,教師提問:
(1)學校附近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野花呢?
(2)你曾經看過什麼野花?
(3)生態園裡的野花你認識哪幾種?
(4)沒看過的野花,你要如何認識它們?
2.帶小朋友到生態園觀察校園植物,分組挑選一種野花,將野花的外觀畫下來。
3.請小朋友分組收集野花的相關資料。
4.請小朋友模仿繪本「我家附近的野花」中介紹野花的方式,製作野花小海報。
5.小組成員分享與互評:展示彼此製作的小海報,給予讚美與建議。
6.分組製作野花大海報:整理組員小海報中的優點,改進缺點,分工合作繪製成大海報。
7.分組上臺報告。
8.將海報張貼置教室外,讓更多人認識校園野花。
9.請小朋友分享認識野花的心得與製作海報的感想。
成果描述:
1.經過這次的活動,小朋友對校園中的野花會更仔細觀察,會更想去了解那是什麼植物。
2.有些小朋友對畫圖不太拿手,但老師示範後,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將野花的花、葉、果實畫下來。
3.能辨認紫花酢漿草、含羞草、紫花藿香薊、小菫菜、水芹菜、綬草等野花。
4.能簡單分辨相似的野花。
5.能與組員分工合作完成海報的繪製與發表。
6.發現大部分野花的生命力都很強,不用特別照顧也會生長,也發現有些野花一整年都看得到,但有些野花的花期卻很短。
實施心得: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校園裡百花盛開、生意盎然,以往都只注意到開得大大的花,這次請小朋友將目光集中到30公分以下的地面,發現那些野花開得更是燦爛,也發現有些野花是無處不在,不只出現在生態園,也會出現在走廊的花臺或窗臺的小盆栽,例如:紫花酢漿草,觀察紫花酢漿草的過程中,我們不只挖出鱗莖來觀察,還發現紫花酢漿草與黃花酢漿草的不同之處。小菫菜長得很迷你,花期也很短,一不小心就會忽略它,它的果實成熟時會裂成三瓣,並將種子彈射出去,小朋友看到像蟲卵般的種子,整齊的排列在果殼裡,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小朋友最喜歡的野花應該是含羞草,一碰就閉合的葉子、毛茸茸的粉紅色花朵、長刺的果莢,每一個部分都讓小朋友感到驚奇。對我們而言,最特別的野花應該是綬草,它是瀕臨絕種的野花,土壤中必須有特別的菌種,才會讓它生長,我們學校的生態園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會看到它們的蹤影,會讓小朋友印象深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的花會呈螺旋狀排列,非常難畫。我們與野花的距離其實非常近,但如果沒有一雙觀察的眼睛,一不注意,你就會忽略它們的身影,大自然處處充滿美,只要停下腳步,用心去看,身邊處處有驚喜。
學習者心得:
1.我學到植物不一定要人種才會長出來,例如野花就是自己長出來的,如果你更用心去認識野花,也會發現它有很多用途,例如:兔兒菜可以給兔子吃,水芹菜可以食用或藥用,我也發現有些植物長得很像,但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他們還是有不同的地方。
2.我發現野花通常比較小,有些野花跟十元硬幣一樣大,有些野花比一元硬幣還小,我學到野花有不同的用途,有些野花可以做成草藥,有些野花可以吃,但是有些野花可能有毒,吃了會拉肚子。
3.我學到許多有關野花的新知識,我以前都不知道菫菜這種植物,現在才認識它,還了解它怎麼傳播種子。我也知道怎麼分辨兔兒菜和黃鵪菜。我覺得野花好有趣,以後我要多觀察身邊的野花,可能會有新發現呢!
4.我學到有些不起眼的野花野草,是可以救命的,像紫花藿香薊,在野外被蛇咬,可以把紫花藿香劑揉一揉,並放在傷口上,就可以做簡單的治療。其實這些野花野草的生命力很強,它們可以自己長出來,而且不用去照料它,也可以活得好好的,還不會枯死,真是厲害!
5.我學到許多野花野草為了繁衍下一代,想出了各式各樣的方法,想把種子散播出去。我也學到兔兒菜和蒲公英的花瓣都是一朵朵舌狀小花組合的,我還發現很多野花長得很像,例如:兔兒菜和黃鵪菜,所以要看花的大小和葉子的形狀來判斷。
6.我學到野花有很多用處,有些野花只能觀賞,有些野花可以當要使用,有些可以食用。而且多認識野花會有很大的好處,如果你被困在森林裡,什麼都沒有帶,你就可以找野花吃,讓自己保住一命,野花真是用處多多!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