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50
葉片數:5
澆水器:0
推薦提報

評分項目

5
5
5
5
5

九萌小農夫-學生食農體驗與講座、食育課程設計與發表

發表日期:2021-12-27
發表人:小拍

綠色生活
  • 環境議題:綠色生活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29 覺知人類發展〈經濟發展與工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全校同仁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一學年
  • 參與人數:100

目標:

1.藉由食農教育課程帶領學生親近土地,透過自己的雙手中種植植物並認識植物的生長,也可體驗農作的樂趣。
2.藉由食育課程帶領學生了解如何吃得健康食得安心。
認識及觀察蔬菜的成長變化,透過小組討論與合作進行種植與觀察。
3.認識蔬菜的種類與營養,培養學生均衡飲食習慣,將自行種植的蔬果納入中午營養午餐菜餚。
4.成立食育專業社群,讓教師自發研討食育課程並辦理公開授課,讓學生增加食育的專業知能。

進行方式:

本活動維持一學年,主要分成食育專業社群研討、食育課程設計與發表、學生種植體驗、學生食育講座等四部分,茲分述如下:
一、食育專業社群研討
1.聘請大學教授到校解說食育計畫的主要概念與執行項目,進而分享食育近年來的沿革與核心素養內容。
2.本校安排兩場專家學者到校工作坊,由食育領域的專家帶領老師進行課程設計與修正。
3.安排教師到石門在地的農場進行食農體驗,邀請石門在地農友進行分享與實際踏查,讓教師親自體驗並感受食農之重要性,並將踏查所感融入課堂教學。

二、食育課程設計與發表
1.將全校同仁依照各自專業進行分組安排,讓教師依照自己的專業領域進行課程設計,讓食育課程進行跨領域的設計。
2.每週安排老師進行食育課程研討,並且對照各年段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進行設計,並再末次研討會進行課例發表與討論,作為課程修正的依據。
3.辦理全校公開授課事宜,並邀請大學教授協助同仁備課、觀課與議課流程,並且邀請沒有課務的教師到場進行課堂回饋,讓課程能滾動式修正,以作為未來學校推動食育教育之課程。

三、學生種植體驗
1.安排學生在不同季進行食育種植,讓各年級學生於校內菜園(九萌菜園)進行種植,種植的品項包含玉米、花生、紅蔥頭、茼蒿等。
2.讓學生進行跨年級的分組教學,從同儕的互動中培養食育種植的態度與精神,並且將植物的生長過程記錄於學習單上。
3.將學生自行種植的蔬菜納入自立午餐的菜餚,讓學生實際感受種植成果,並且從吃的過程中,更加體會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成果描述:

一、食育專業社群研討
1.教師能自行設計食育課程教案,且透過同仁相互討論與激盪,共創更佳的課程內容。
2.同仁結合自身的教學專業於食育課程,向自然老師帶領學生探索土壤的成分與形成,藝文老師則帶領學生設計觀察紀錄表等,英語教師則讓學生在種植的過程中習得相關英語詞彙,透過跨領域的合作,讓食育社群更加活絡,也符應十二年國教跨領域的素養。

二、食育課程設計與發表
1.本學習各年段有設計實驗性的食育課程,將教師研討過程匯集成可以執行的教案內容。
2.學期末安排同仁們彼此分享課例,並從中彼此回饋與討論,讓食育課程的內容更加符合精神與可行。
3.辦理一場全校的公開授課,邀請教授到校進行分享與回饋,同時也邀請全校同仁一起到場觀摩,透過彼此反饋中讓課程的呈現更加完整。

三、學生種植體驗
1.帶領學生至校園中的果皮落葉堆肥區介紹與操作堆肥的流程,並進行篩土,觀察土壤成分中其實含有許多物質,像是石頭碎屑、枯枝落葉與小動物遺骸等等,才能運運出肥沃的養分。
2.了解花生的營養與搭配自然課程認識花生的黃金一百天生長期變化與繁殖,實際體驗種植花生到採收後食用的過程。
3.搭配自然領域課程,藉由植物的栽種,觀察植物的生長與構造並以小書的方式紀錄完成一本屬於自己的翻頁動畫書。
4.各班認領一種菜進行種植,每生必須用心照顧自己的蔬菜,並於採收後進行各班級蔬菜的選美比賽,看誰種的菜最美最重最大顆,採收完的蔬菜也將成為學生的午餐食材,讓學生將自己種植的蔬菜吃下肚補充營養。

實施心得:

1.讓孩子能實際接觸土壤與蔬菜,讓孩子有機會瞭解平常所食用材的來源,養成尊重與珍惜食材的良好習慣。
2.藉由營養師的解說,使學生了解均衡飲食的重要,能選擇有益的食物,能為自己與家人飲食把關
4.讓學生透過實際的種植與觀察記錄,培養學生的五感體驗與合作能力,對於生活周圍的種種有所感覺,進而尊重蔬果的生命與愛惜食物。
5.校園的菜園就是極佳的場域,透過小組合作讓他們學會互動與溝通,藉此也增加觀察與合作的能力,最後再讓學食用自己種植的蔬菜,更是有深刻的成就感。
6.透過成立食育教學社群,教師們能透過自己的專業來帶領學生更深刻的課程設計,並且在每次的曾能課程中,設計出更符合食育精神的活動。
7.透過辦理全校的食育公開授課,不僅讓同仁反饋以激發更多想法,同時也讓學生吸收更新穎、正確的食育概念。

學習者心得:

【學生方面】
學生A:自己要吃的菜自己採收,覺得很好玩。我回家要跟家人分享,也要和阿公阿嬤一起去田裡種菜。
學生B:以前就只是參加種植蔬菜,但這次種植後的蔬菜還會納維中午的餐點,就覺得很新奇,像上禮拜就有吃到珠蔥炒蛋,這周的火鍋餐會的茼蒿也是自己種植的,覺得很有成就感。
學生C:我本身很挑食啦,但是營養師分享各蔬果其實都有營養成分後,我就覺得自己該好好調整,這位對自己的比較好。

【教師方面】
教師A:透過食育活動讓學生們可以更加瞭解每天食用的蔬菜栽種、採收方式,雖然天氣因素不能每次都在室外體驗,但也更加讓學生們知道農人們平時種菜的辛苦,並加以珍惜每天的食物。
教師B:跟農友切磋切磋園藝知識,大學助教跟教授也都很細心,充滿熱忱的指導,就算是因為疫情,也透過遠端的方式與校內同仁進行討論與分享。至於導師們就算覺得頻率很頻繁,也是願意配合帶領學生到校內菜園陪伴小孩種植,讓食育課程更加完成。
教師C:廚工很愛煮學生自己種的菜,因為意義非常不一樣,能將學生種植的成果化為一道道可口的餐點,讓全校吃的美味又健康,希望未來可以把這活動持續傳承下去。

【家長方面】
家長A:謝謝學校用心,透過一系列的食育課程,讓學生把自己種植的玉米分回家烹煮,十分香甜可口,謝謝學校的安排。
家長B:我小孩很愛吃垃圾食物,然後學校在某次安排健康的相關講座後,我小孩回到家會開始跟我說要看包裝後面的成分,真的覺得對於他們的健康來說很重要,尤其是小學階段,真的謝謝學校的準備。

補充:

延續成果描述
四、學生食育講座
1.辦理「我的健康餐盤」活動,邀請營養師到校進行全校宣導食物的內容與瑩營養標示,並說明每日每名學生的營養攝取標準。營養師實際帶領學生看各食品包裝背後標示,從中辨別哪些是人工添加物或天然食物等,藉此培養學生具備辨識的能力,再學生都具備此項能力後,再小組討論設計出自己的健康餐盤。
2.辦理「蔬果的神秘魔法」活動,帶領學生認識日常要維持生命的營養素有哪些,蔬果對於健康分別能帶來哪些好處。從講師的分享中,讓學生瞭解到各種顏色的蔬果所具備的營養成分都不盡相同,惟有均衡飲食才能對自己的健康有最大的助益。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這是相當豐富具有完整的食育課程。有食育專業社群研討、食育課程設計及公開授課及學生種植活動,將食育納入學校校訂課程及領域課程。成果的描述也相當豐富,種植活動也結合在地農作物特色及當季蔬菜,還有安排營養講座及蔬果的神秘魔法等活動精彩極了,真是太棒了,相當有系統與脈絡,既有環境教育覺知也有環境教育行動力,值得鼓勵與推薦。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01-0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