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
- 環境議題:環境衛生
- 執行方法:學習服務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陳婉玲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4/08/30-2024/06/3
- 參與人數:24
目標:
為減少人行道及花圃內的垃圾,保持校園周圍的清潔。透過師生共同參與,促進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進行方式:
1.掃區活動:定期安排掃區活動,清理校園內外的人行道和花圃垃圾,讓學生分組負責不同區域。
2.垃圾分類:在清理過程中,指導學生如何分類垃圾,並鼓勵他們減少丟棄不必要的塑膠和紙類等垃圾。
3.建立責任區:讓各組輪流負責某一特定區域,讓學生體會自己保持環境清潔的重要性。
4.鼓勵垃圾減量:班級內設置垃圾減量挑戰,對減少垃圾量的組別進行表彰,讓環保變成競賽,增加參與感。
成果描述:
記錄每次掃區活動的垃圾量變化,並分析垃圾的種類,找出可以進一步減少的部分,進而教導學生平時對於垃圾的處理方式減少垃圾產生。
實施心得:
1. 學生的成長:
「在掃區活動中,我看到學生從一開始的不情願,到最後能主動參與並認真清理垃圾。他們不僅動手能力提升了,還對環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有些學生平時較為內向,但在活動中主動提出分類建議,並帶領同學完成任務,這讓我看到他們另一面的潛力與成長。」
2. 挑戰與解決方法
「剛開始實施時,一些學生對掃區活動沒有太大的興趣,甚至覺得這只是例行公事。但我們通過結合班級競賽和成果展示,讓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對環境的影響,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參與熱情。活動過程中,我們發現垃圾分類的細節容易被忽略,例如花圃內的塑膠袋與自然枯葉混在一起難以辨別。因此,我們加入了簡單的分類教學,提高了活動的效果。
在掃區活動中,學生會發現保持環境清潔的難度及意義,體會環保的責任。透過持續的參與,他們將更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並自發地注意不亂丟垃圾。
學習者心得:
學生A:參加掃區活動後,我發現以前走在人行道上,常常忽略了那些角落的垃圾。但這次清掃讓我體會到,一個乾淨的環境其實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我以後會更加珍惜他人的付出。撿垃圾時,我發現最多的是塑膠瓶和包裝袋,這讓我意識到我們的生活其實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垃圾。我決定開始用環保袋,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學生B:這次活動讓我明白,單靠一個人是無法完成清掃工作的。我們需要彼此分工合作,每個人負責一部分才能達成目標。我學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我們班在掃花圃時遇到許多藏在泥土裡的小垃圾,大家一起想辦法,用工具清理乾淨。過程雖然辛苦,但完成後看到乾淨的花圃,特別有成就感。
學生C:以前我覺得垃圾只是丟進垃圾桶就好,但這次活動讓我學到分類的重要性。原來塑膠瓶和鋁罐可以回收,而有些垃圾需要特殊處理,這真的改變了我對垃圾的看法。我覺得掃區活動不只是清理垃圾,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不要製造垃圾。如果每個人都少亂丟一點,掃區的負擔也會減輕
補充: